-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层中医及常见病PPT
常见病的刮痧疗法 感冒: 1刮头部 (1)刮头两侧 (2)刮头前部 (3)刮头后部 2颈刮肩部 (1)刮颈部(哑门至大椎) (2)刮头前部 (3)刮上肢 颈椎病 1刮头部 2刮颈肩部 3刮上肢 座疮 1刮背部(督脉和膀胱经) 2刮上肢(手阳明经) 3刮下肢(足阳明经合足太阴经足三里至丰隆 阴陵泉至三阴交) 4点按内庭厉兑穴 基层中医及常见病的治疗适宜技术 主讲人:张燕蕾 一艾灸疗法1定义 :以艾绒为主要成分,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2作用 温经散寒 扶阳固脱 消瘀散结 防病保健 3应用 寒湿痹痛 脏腑虚寒 阳气虚脱 气虚下陷 经络阻滞 6常见病取穴用法 感冒 ﹙风寒型﹚ 症状:鼻塞流涕头痛恶寒苔白脉浮 治则:疏风解表散寒 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取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百会。 操作方法:现场演示 腹泻 ﹙寒湿型、脾胃虚弱型﹚ 症状: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 治则:健脾化湿温中散寒常用 取穴:天枢、足三里、神阙 常用悬灸法、隔盐灸法 操作方法:现场演示 痛经 症状: 治则:温养经脉,痛经止痛 取穴: 中极、气海、三阴交 常用麦粒灸、隔姜灸 棘间韧带炎 症状:脊椎骨各棘突之间有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使其相互连接 。棘上韧带位于浅层,棘间韧带位于深层。在胸椎或腰椎,由于慢性劳损等原因,棘上韧带可以出现炎症反应,以至于部分地从棘突上剥脱或者分离,病人可以有局部的固定性疼痛和压痛,这种情况称为棘上韧带炎,棘上韧带炎常常发生在胸腰交界部位。 治则:温肾补阳、通经活络 取穴: 阿是穴、命门 常用灸法 温盒灸、温针灸 二拔罐疗法 1定义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热力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或郁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2作用 温经散寒、 行气活血、 止痛消肿、 拔毒排脓 3罐的种类 1、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一头留节作底,罐口直径分3、4、5公分三种,长短约8~10公分。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可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南方产竹,多用竹罐。 2、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叫陶瓷火罐。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北方农村多喜用之。 3罐的种类 3、玻璃火罐:玻璃火罐,是用耐热硬质玻璃烧制的。形似笆斗,肚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分1、2、3种号型,清晰透明,便于观察,罐口光滑吸拔力好,因此,玻璃火罐,已被人们广泛地使用起来了。 4、抽气罐:用青、链霉素药瓶或类似的小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须光洁,瓶口的橡皮塞须保留完整,便于抽气时应用。现有用透明塑料制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便于抽气。 拔罐的方法 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 水罐法: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抽气罐法: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 4拔罐法的应用 留罐: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推罐: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拔罐法的应用 闪罐: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刺血(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陶瓷片、粗毫针、小眉刀、皮肤针、滚刺筒等,先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法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可以加强刺血法的效果。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各种火罐图片 竹筒火罐 玻璃火罐 抽气罐 感冒的拔罐疗法 1风寒感冒 方法一 (1)选穴 大椎、背部膀胱经穴。 (2)拔罐方法 采用走罐法。走罐处涂以姜汁作润滑剂,来回走罐以皮肤呈紫红色为度,最后将罐留在大椎、肺俞上20分钟。也可采用排罐法,留罐20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 方法二 (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