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预防接种-PPT课件PPT.ppt

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预防接种-PPT课件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预防接种-PPT课件PPT

三查: 是指—— 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 查对:预防接种卡与预防接种底册; 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 七对: 核对—— 受种对象姓名、 年龄、 疫苗品名、 规格、 剂量、 接种部位、 接种途径。 5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报告、登记和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 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 *按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理; *同时应及时向县卫生局卫生局报告; *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填写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 报告、登记和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 接种机构应备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 (国家监测方案中模板);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本:记录受种者基本信息、监护人基本信息、反应情况、处理、报告情况等; 报告、登记和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 报告范围——(2--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范围按照发生时限分为以下情形: 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5天内:如发热 (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 15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报告范围——(2--2) 6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 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 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报告、登记和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 报告程序——(2--1) 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 48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2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 报告程序——(2--2) 对于死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同时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6 技术要求 1、接种单位要求 2、安全接种 3、接种人员要求 4、主动发现预防接种对象 5、接种服务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解读 二零一四年一月 前 言 预防接种: 是经济、简便、有效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手段之一 我国的一项具体惠民工作 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怀 国家免疫规划:是指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二)服务内容 1、预防接种管理 1)儿童预防接种底册(卡)管理: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2) 预约、通知: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 3)整理卡片: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 2、预防接种 1)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 2)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3)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