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其他红细胞疾病检验PPT
第十章 其他红细胞疾病检验 编辑制作 李克勤 第十章 第一节 继发性贫血 第一节 继发性贫血 继发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这些来自造血组织以外的由机体的其它脏器原发病所引起的继发性贫血,可分为慢性系统性疾病贫血、慢性病性贫血和骨髓病性贫血三类。 第十章 其他红细胞疾病检验 编辑制作 李克勤 一、慢性系统性贫血 第十章 第一节 继发性贫血 慢性系统性贫血主要包括: 1.慢性肝脏疾病所致贫血 2.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贫血 3.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 概述: 肝脏疾病所致贫血是指在肝脏疾病的病程中出现的贫血并发症,常见于大多数慢性肝病患者。 (一)慢性肝脏疾病所致贫血 (一)慢性肝脏疾病所致贫血 2.骨髓象? 增生正常或明显活跃。红系增生常明显活跃,约20%患者骨髓中可见巨幼红细胞增多。酒精中毒性肝病患者红细胞系明显受抑,可出现红系病态造血,表现为骨髓的幼红细胞有巨幼样变,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加等。 实验室检查分析 (一)慢性肝脏疾病所致贫血 依据病史及临床症状,外周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轻度~中度贫血,可见异常形态红细胞;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可见有巨幼红细胞,诊断可初步确立。肝病时充血性脾大可伴有脾功能亢进。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溶血性贫血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慢性肝脏疾病所致贫血 概述: 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贫血是指由各种因素造成肾脏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患者常常以贫血作为慢性肾脏病的首发症状,以血清肾功能试验异常和EPO减少为特征,一般为中度贫血。 (二)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贫血 (二)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贫血 1.血液检查 血涂片中红细胞呈正细胞、正色素性,可见多少不等的异形和破碎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低。白细胞正常或增高。血小板正常或降低。出血时间和血块收缩异常,凝血时间正常。肾脏炎性损伤引起血清铁下降,铁再利用降低,并发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形态。 实验室检查 (二)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贫血 2.骨髓象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增生情况及幼稚细胞各阶段比例均在正常范围。骨髓铁染色正常。尿毒症晚期,可见骨髓增生低下,幼红细胞成熟受阻现象。 实验室检查 (二)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贫血 贫血程度与病情有关。贫血的病人一定要检查肾脏功能有无异常,要明确是否存在慢性肾脏病。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相鉴别(如果有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或由于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其他并发症的存在,加之实验室检查结果不难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贫血 (三)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 概述: 红细胞生成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当内分泌激素异常时,所导致的贫血为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 。 病因:①当雄激素降低时,红细胞的生成减少;②在甲状腺机能减退时,红系造血功能下降;③雌激素可降低红系祖细胞对EPO的反应,而抑制红细胞的生成。④垂体功能减退 。 (三)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 1.血液检查 血涂片异形红细胞较少见,有时可见患者涂片中有棘形红细胞。?贫血多为轻~中度。一般血红蛋白不低于80~90g/L。网织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正常或轻度减少。?在少数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中抗球蛋白试验可阳性。血清EPO?水平降低。 实验室检查分析 (三)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 2.骨髓象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轻度减低,粒/红比值可增高,若同时合并铁或维生素B12缺乏,则有相应的血象改变。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增多,但铁粒幼红细胞数量减少。 (三)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 实验室检查分析 除有以上贫血指标外,临床表现以相应的内分泌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为主。在激素替代治疗以前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很常见。目前,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后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相对少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 慢性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通常是指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如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肝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肺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内分泌异常等,直接或间接影响造血组织而导致的一组慢性贫血。 二、慢性病性贫血 二、慢性病性贫血 发生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包括3个方面: 发生机制 二、慢性病性贫血 (一)红细胞的寿命缩短 (二)骨髓对贫血状态的反应障碍 (三)铁的释放及利用障碍 1.贫血为正细胞性、正色素性,也可是小细胞和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可增加,白细胞、血小板可正常。血象变化随原发病程度不同而不同。 2.血清铁(SI)降低、总铁结合力(TIBC)降低;血清铁蛋白(SF) 增高。 实验室检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模)2026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一)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延世韩国语单词第一册.pdf VIP
- 张佩兰溶栓讲稿课件.ppt
-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docx VIP
- 子公司治理制度.docx VIP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VIP
- 2025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培训.pptx VIP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称钩驿镇选聘村干部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广东惠州市龙门县平陵街道招聘村“两委”干部储备人选1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GB50345-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