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研究.pdfVIP

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 汪 伟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 Economic Growth,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China ’s High Savings Wang Wei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China ) 作者简介: 汪伟(1973—),男,汉族,湖南岳阳人,上海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宏观、微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应用计量、中国经济问题研究。 代表作: 1. 《习惯偏好下的中国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基于1995~2005 省际动态面板数 据的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二审)。 2. 《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1952~2006 年的数 据分析》,(《经济科学》,二审)。 3.《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基于1995~2005 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财 经研究》2008 年第2 期。 4. 《投资理性、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与储蓄大搬家》,《当代经济科学》2008 年第2 期。 5. 《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来自中国1978~2004 年 数据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06 年第2 期。 基金项目:本文获作者导师田国强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 准号资助(本文作者为项目成员,可登陆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查询立 项情况),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资助,上海财经大学研究 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作者衷心感谢田国强、艾春荣、文一、胡永刚、陈利平、 夏纪军、罗大庆、郑斌勇、李猛等的有益评论与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通讯地址:上海市国权北路80 弄4 楼202 室 邮政编码:200439 Tel或(021 (H ) E-mail:wangwei2@mail.shufe.edu.cn 1 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 摘要: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并运用中国 1989~2006 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经 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我们通过不同的识别 方式和各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发现: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政策转变带来 的抚养系数下降导致中国储蓄率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随着适龄劳动人口 数量增加而被强化,但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被弱化。尽管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 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它潜在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各种因素,我们的结果依然稳健。抓住人口 红利集中释放的有利时机,提振消费、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人力资本积累、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应当成为当前经济政策的重点。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高储蓄 Economic Growth,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China ’s High Savings Abstract: Based on life cycle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s of economic growth ,demographic change and their interaction term on China national savings by presenting dynamic panel data at provincial level of the period 1989~2006. We use many distinct specifications and econometric methods to conduct our analyses, we find that both rapid economic growth originated from th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