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违规转贷”对信用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
“违规转贷”对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
当前,农信社不良贷款考核力度压力较大,为控制不良贷款占比,实现不良贷款的“双降”,达到绩效考核与政绩考核上的“双赢”,“违规转贷”已经成为基层农信社清降不良贷款的救命稻草,并逐步成为金融界的一种行业潜规则。既规避了人民银行对贷款展期次数、期限及利率限制,使原来的不良贷款转化为正常贷款,又掩盖了农信社贷款质量的真实性,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监测和考核的难度,降低了贷款的安全性,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农信社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一、当前农信社“违规转贷”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利用冒名贷款实施转贷。借款人利用亲戚、朋友到农信社申请贷款用于归还本人到期贷款,信贷员在知情的情况下办理转贷手续;
(二)利用空收空放实施转贷。由借款人办理好全部贷款手续,农信社信贷员与会计、出纳人员利用空库方式收回借款人到(逾)期贷款,隔日信贷员发放新贷款予以填平;
(三)利用员工垫款实施转贷。由借款人办理好全部贷款手续,农信社信贷员为其先行垫付偿还借款人到(逾)期贷款,隔日发放新贷款收回垫款;
(四)利用落实债务之名转贷。农信社信贷员打着落实债务的幌子动员借款人以其子女或者近亲属申请同等金额贷款偿还借款人到(逾)期贷款;
(五)假借保全资产之名转贷。农信社信贷员假借延长诉讼时效保全信贷资产之名对借款人到(逾)期贷款予以贷新还旧。
二、导致农信社“违规转贷”的根本诱因
(一)来自农信社单位集体
1.规模考核导致“违规转贷”。农信社管理部门对基层社贷款规模下达指令性考核计划,直接与员工个人利益挂钩,农信社为了完成计划任务被动为其发放贷款,导致贷款到期无法收回,不得不以“违规转贷”来化解。
2.业绩考核导致“违规转贷”。金融监管部门对所监管的农信社以业绩好坏来衡量他们的工作业绩、职务晋升等,这种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业绩挂钩的考核制度,导致农信社管理部门对基层农信社“违规转贷”视而不见,甚至采取默许的态度,主动暗示他们通过不良贷款的账面盘活来完成考核指标。
3.政策门槛导致“违规转贷”。随着央行对农信社扶持政策门槛的逐步提高,农信社为了顺利拿到央行资金、财政、税收和利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采取“违规转贷”的方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以达到央行政策准入条件。
(二)来自农信社员工个人
1.绩效挂钩导致“违规转贷”。上级管理部门行政化的目标考核任务逐年加重,并直接与农信社员工个人绩效挂钩,导致基层农信社员工以少扣工资或不扣工资为奋斗目标,通过“转贷”将历年的不良贷款,重新订立借款合同,将其转化为新贷款。
2.违规放贷导致“违规转贷”。由于信贷员的道德风险无法归避,违规放款造成借款人偿还贷款的积极性降低,形成不良贷款增加,直接影响信贷员个人工资,不得不“违规转贷”来掩盖“违规放贷”;
3.风险意识导致“违规转贷”。由于“转贷”的政策约束较贷款“展期”宽松,部分信贷员风险意识不强,“转贷”贷款对期限的重新确定由信贷员说了算,如此恶性循环。
(三)来自社会整体环境
1.信用环境导致“违规转贷”。由于社会整体信用环境恶化,使农信社受到冲击,部分借款人诚信观念淡薄,主动还贷意识差。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导致“违规转贷”。
2.偿还能力导致“违规转贷”。欠发达地区农户收入水平低,经营效益差,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一旦遭遇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就会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短期内无法收回导致“违规转贷”;
3.市场定位导致“违规转贷”。部分地方政1府为了取得短期经济效益,违背市场经济规律,选项不准,农户技术落后,盲目集中推广某一农产品生产、加工,即使农户生产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由于市场容量有限,集中于某一项目、某一产品的生产量过多,社会需求量减少,价格不稳定,农户收入严重下滑,从而将农户的经营风险转嫁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导致贷款到期无法收回导致“违规转贷”。
(四)来自社会群体个人
1.人口流动导致“违规转贷”。由于较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离开原贷款居住地,造成带贷款的管理、收回困难。其收入情况信贷人员无从了解,资金使用则无法监督,其法律意识不强,特别是在贷款到期催收时,根本无法联系,甚至在落实债务过程中采取无故拖延手段,故到期贷款难以按期偿还,给农村信用社贷款收回造成很多的困难,造成贷款的延误和损失导致“违规转贷”;
2.盲目投资导致“违规转贷”。由于个别农户经济不富裕,自有资金短缺,在既缺少经验又缺少技术的前提下盲目投资,靠农信社贷款作投入,如何按期归还贷款,没有打算,导致项目亏损,农信社贷款到期无法收回,将投资风险转移给农信社,导致“违规转贷”;
3.乱定期限导致“违规转贷”。部分农户认为贷款期限越短*信贷人员批贷的可能性越大,不按生产周期,随便确定期限,上年贷款下年还,贷款实际用途与借款期限不相匹配,严重影响了到期贷款的按期收回,导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