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汝南和姓的族源地望聚居地及其它
汝南和姓的族源地望聚居地及其它 在华夏民族大家庭中,和姓虽然未能进入前一百大姓,仅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14,但却是华夏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着久远辉煌的历史。特别是远古至隋唐以前,在驻马店所在的天中一带,和氏子孙聚族而居繁衍生息人才倍出,形成了有名的汝南郡和姓望族,故汝南郡成为和姓最早也是最主要的地望之一,为后世海内外和氏子孙追慕景仰。对汝南郡和姓形成的历史渊源、族群聚居地以及和姓地望堂号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厘清,对天中姓氏文化研究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和姓的源出历史记载的有三说:一说以官职为姓。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后代。唐尧时,重黎后人羲和为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其后人以祖上职官为荣,即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羲和的名字命姓,遂成和氏。《通志氏族略》载:“羲和,尧时掌时天地之字,和仲、和叔因以为氏。”二说起源于卞氏,源自春秋时期的楚国。当时有人名卞和,是一个有名的玉工,他曾以在荆山得璞玉闻名,后来,卞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先的名字命姓,成为和姓的一支。三说由他姓改为和姓。起源于后魏。《通志氏族略》载:“后魏有素和氏,改为和氏。”素和氏,本为代北复姓,鲜卑族檀石槐的支裔,以其本为白部,故号素和氏。据《魏书官氏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贵族素和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和”,和姓后来在代郡发展成望族,世 ⑴称代郡望 。 考据汝南郡和姓的先祖,当出自祝融氏重黎后代一系。祝融,我国原始社会末期著名氏族领袖之一,名重黎,黄帝后裔高阳氏的玄孙, 《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勿躬》载:祝融,神名。又称祝诵,祝和。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为祝融,其后人羲和便是和姓最久远原始的祖先。可见和氏从祖根上源自黄帝一脉。传说中的羲和家族,为中国古代掌管天文的传奇世家。关于和字的本意,《说文解字》曰“从口,禾声”,从字型结构上看就与古代农业经济并和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并演化成一种与农业生产相关掌管天文立法的官吏。在农业社会里,四季气候变化对农耕生产非常重要,因此“和”这一官职地位很高。羲和家族的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个人,曾被尧帝派往东、南、西、北四方,观测天象,确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具体时间,从而安排历法,预测农耕节气。历代羲和被委以重任,负责观察天文,预言天象祸福。其后,羲和成为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王朝的国家级天文官。无论学术研究和考古发现证明,或是大量神话传说印证,以炎黄二帝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发源并成熟于以黄河中下游为核心的中原腹地。远古时期地处伏牛山余脉的黄淮平原的汝南是黄淮流域的一颗明珠,是古代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农业经济十分发达,成 ⑵为华夏文明的核心 ,因此也是重黎、羲和及其后裔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区域。和氏后裔在黄淮平原一带的汝南聚族而居并从事农业耕作与气候管理,又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繁衍中发展成为当地的和姓望族。汝南不但是和姓的“郡望”地所在,甚至也可能就是和姓祖根的始发源地,或者说应该是和姓祖根的次发源地。故《和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有“源自唐尧,望出汝南”的联语。和姓起源之二的春秋时期楚国的卞氏和姓,不但在时间上较祝融氏重黎后代一系晚出,子孙繁衍较少,由长江流域流域进入黄淮水系的汝南一带,在地域区间上可能性也会较小。而起源于后魏的鲜卑族和姓时间更为晚出,根本不可能与汝南和姓有渊源关系。故张连合先生在其主编的《柏国姓氏寻根》 ⑶一书中认为和姓源自羲和之后当是较为符合实际的 。 西汉以后,汝南郡辖领豫中南及豫东南、安徽阜阳一带的广大地区。和姓的族群聚居地在汝南的哪里?由于历史的久远以及和姓人口的播迁,遗迹村落早已淹灭难觅,文献资料亦鲜有明确的记载可考。但透过一些间接的文献资料,特别是从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和姓名人的籍贯和生活片断,我们还是可以梳理举隅,寻找到和姓族群聚居地的具体线索。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和姓著名人物有和仲、和叔、和洽、和峤、和洪、和岘、和凝等多人。除却和仲、和叔为尧和姓的远祖人物不论,以下其它和姓著名人物,历史明确记载其籍贯除和岘为北宋浚义(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以及和凝为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郓州须昌(今山东省东平)人外,和洽、和峤、和洪均为汝南人氏。如陈寿《三国志魏志》载;“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晋书》载:“和峤字长舆,汝南西平人也。祖洽,魏尚书令。”《隋书》载:“和洪,汝南人也。”在这些文献中,不但明确记载三人为汝南人,同时和洽、和峤的籍贯还明确记载为西平,而且《三国志魏志》对和洽的记载又有“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石”的记述。这一记述可充分说明西陵就是和姓的族群聚居地和旺族的发源地。和洽是三国魏时较为著名的政治家,曾被曹操官拜丞相掾属、侍中;被曹丕拜为光禄勋,转官太常,被封为安成亭侯等,以为官清贫俭约标柄史册。这些文献明确记载和洽为西平人同时被封为西陵乡侯,而又是和峤的祖父。和峤袭父爵上蔡伯,起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