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提示策略工作记忆能力对幼儿故事理解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期刊.PDFVIP

故事提示策略工作记忆能力对幼儿故事理解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期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事提示策略工作记忆能力对幼儿故事理解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期刊

簡馨瑩、連啟舜、張紹盈 提示與記憶對理解影響 181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2017 年,62 (4 ),181-207 doi:10.6209/JORIES.2017.62(4).07 故事提示策略、工作記憶能力 對幼兒故事理解能力的影響 * 簡馨瑩 連啟舜 張紹盈 國立臺東大學 國立中正大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師資培育中心 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提示故事主角的目標與意圖對幼兒在故事理解能力的影響,並進一 步分析不同工作記憶能力的幼兒在故事理解能力的表現。另外,應用序列分析法分析幼兒聽 完故事後排列故事圖卡的順序情形。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公立幼兒園四歲七個月至六歲兩個月 幼兒。研究方法採取以 2 (故事提示有無)×3 (高、中、低工作記憶能力)之實驗設計,以 多變量共變數分析及序列分析進行資料的分析 。實驗組為幼兒接受故事提示的故事朗讀教 學,控制組為未接受故事提示的一般朗讀。研究發現:以提示故事主角的目標與意圖方式作 為教學策略,有助於幼兒對故事內容的記憶與理解;不同工作記憶能力幼兒在故事理解能力 與故事圖卡排序的表現亦有顯著差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對現場教學與未來研 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工作記憶、序列分析、故事結構、理解 通訊作者:簡馨瑩,E-mail: linyu8888@nttu.edu.tw 收稿日期:2017/01/15 ;修正日期:2017/05/18 、2017/06/10 ;接受日期:2017/06/14 。 182 提示與記憶對理解影響 簡馨瑩、連啟舜、張紹盈 壹、緒論 說故事是幼兒園例行性的語文教學活動,教師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一般會從封 面開始介紹故事,最後以提問進行團體討論的方式,結束說故事的教學,或者師生因討論故 事內容,衍生出與故事主題相關的學習單元。實務上,我們發現教師在故事教學的前中後 經常會以提示或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學童理解故事的內容。從「認知結構」和「有意義的學習」 觀點,認為教學者在提示新教材前,提供特殊的、適切的、具涵蓋性的命題作為適當的橋梁 可幫助學習者建立背景知識,以理解新的訊息。過去很多研究也指出提示或提問的策略教學 是有助於學生的理解,至於如何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教師口語的訊息呢?有效教學的首要條 件在於將學習的新材料與學習者的舊經驗產生連結,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中,必須有同化新知 識的適當基模,讓學習這件事情變成有意義(Ausubel, 1960 )。近年來,故事理解教學的研究 指出,教師可以故事結構教學來增加幼兒理解能力。若教學者能協助學童事先獲得故事的上 位概念,與後續文本進行因果關係的連結,更有助於學童在故事理解的表現,例如 回憶量 與重述故事重點(van den Broek, Lynch, Naslund, Ievers-Landis, Verduin, 2003 )。依此教師在 說故事前,應用故事提示教學策略給予上位概念的提示或圖示,將為真正有效理解教學的關 鍵 。 至於要給予什麼樣的提示呢?有研究指出,教師說故事時提示具有連貫性的圖片 ,來促 進幼兒的理解(吉野さやか 、 田伸子 2013 ),或以教師的手勢補充說明故事的意義(簡 内 瑩 、連啟舜 2014 ),也有從故事結構教學來增加幼兒理解能力(Babyak, Koorland, Matges, 2000; Gardill Jitendra, 1999;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