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公害果树总体介绍
(五)加强栽培管理 无公害果品生产,要加强土、肥、水管理,提高果树的抗病虫害能力,以减少农药的投入。合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控制负载量。提倡果实套袋,减少农药和肥料对果实的直接污染。有条件的果园可以采用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等措施,全面提高果品质量。 (六)控制贮藏和销售过程中的污染 适时采收,以提高果实的货架寿命和贮藏质量。贮藏过程中尽量减少防腐剂、保鲜剂对果品的污染,尽量采用气调、冷藏保存果品。保证采收、贮藏及运输设备卫生、洁净、密闭,减少微生物及外界环境对果品的后期污染。 无公害食品认证程序 企业申报→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咨询、领取所需材料和表格→企业填写表格和申报材料 →上报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审核(10个工作日内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直接进行现场检查(2个工作日内完成)→有条件时同时抽取样品由企业送检测机构检测(20个工作日内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环境评价(40个工作日内完成)→产品检测、环境评价合格后材料上报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上报省农业厅审批颁发产地证书→上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批颁发产品证书(15个工作日完成)。 备注:证书有效期三年,期满提前90天换证,每年产地年检。 谢谢!! 害,甚至可导致死亡。人类历史上一些猖獗一时的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脑膜炎等,在医药卫生及生活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现实证明人类在与病原微生物较量中的每一次胜利,都远非一劳永逸,一些曾已得到有效控制的结核病如今在一定范围内又有蔓延的趋势。由霍乱导致的饮水和环境卫生恶化又开始出现。登革热、鼠疫、脑膜炎等也在世界一些国家或地区接连发生。一种能引起肠道出血的大肠杆菌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地先后多次危害人类,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微生物和寄生虫污染是造成食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也始终是各国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努力控制的重中之重。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在食品中的存在,有其自然背景和人类活动影响两方面的原因。其中,无机污染物如汞、镉、铅等重金属及一些放射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受食品产地的地质地理条件所影响,但是更为普遍的污染源则主要是工业、采矿、能源、交通、城市排污及农业生产等带来的,通过环境及食物链而危及人类健康。有机污染物中的二恶英、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工业化合物及副产物,都具有可在环境和食物链中富集、毒性强等特点,对食品安全性威胁极大。在人类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食品中的环境污染物可能有增无减,必须采取更有效的对策加强治理。核试验、核爆炸、核泄漏及辐射等能使食品受到放射性核素污染,对食品安全性造成威胁。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使几乎整个欧洲都受到核沉降的危害。首当其冲的是牛羊等草食动物,欧洲许多国家当时生产的牛乳、肉、动物肝脏中,都因为发现有超量的I、Cs、Ag等放射性核素而被废弃。日本牛乳中所含的I也超出正常值的4-5倍量。 ◆ 营养不平衡营养不平衡就其涉及人群之多和范围之广而言,在当代食品安全性问题中已居于发达国家的首位。因过多摄入能量、脂肪、蛋白、糖、盐和低摄入膳食纤维、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使近年来患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的病人显著增多。这说明食品供应充足,不注意饮食平衡,同样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损害。我国学者萧家捷曾提出,即使就缺钙这一世界性问题而言,补钙也并非越多越好。人类要保持健康,所需的任何营养素都有适当的限量,而且还求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平衡. ◆ 农药与兽药残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产生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美国,由于消费者的强烈反应,35种有潜在致癌性的农药已列入禁用的行列。我国有机氯农药虽于1983年已停止生产和使用,但由于有机氯农药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在食物链、环境和人体中可长期残留,目前在许多食品中仍有较高的检出量。随之代替的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农药,虽然残留期短、用量少、易于降解、但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导致害虫抗药性的增强,这又使人们加大了农药的用量,并采用多种农药交替使用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这样的恶性循环,对食品安全性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预防和治疗家畜、家禽、鱼类等的疾病,促进生长,大量投入抗生素、磺胺类和激素等药物,造成了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尤其在饲养后期、宰杀前施用,药物残留更为严重。一些研究者认为,动物性食品中的某些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可能由于滥用抗生素造成该菌抗药性提高从而可形成新的抗药菌株。将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虽有显著的增产防病作用,但却导致了这些抗生素对人类的医疗效果越来越差。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减少用于农业的抗生素种类和数量,但由于兽药产品给畜牧业和医药工业可带来的丰厚经济效益,要把兽药纳入合理使用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