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距离向量算法应用到交通分配上的研讨.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距离向量算法应用到交通分配上的研究 哈尔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综合交通所李凯 【摘要】道路网与因特网又有诸多的相似,Ⅱ行业有很多使用频繁而且技术上也已经很成 熟的成功的网络寻址算法,用它们解决一些交通问题是可行的。本文向广大的交通研究人员介 绍了~种应用在路由寻址上的算法一距离向量算法。本文通过数学证明和举例,分析了它的正 确性、计算出它的时间复杂度,并指出它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本文以交通研究中常用的 EMME/2软件为切入点,讨论了以“距离向量算法”为核心,建立交通预测软件或地理信息软 件的可能性。 【关键词】最短路算法,距离向量算法 0 前言 所谓交通分配是指将各分区之间出行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的各条边上去的工作过程。在 传统的交通规划中交通分配曾是四阶段交通预测的最后一步,在现代交通规划中,它是方案设 计的理论基础,交通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交通分配搀杂了太多的影响因素,这一过程过于模糊而难以抽象。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 广大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工作者在交通分配这一领域投入了辛勤的汗水。交通流理论、图论、最 优化理论和系统论等诸多理论都曾经被引入到这一领域,这些理论虽然暂时还不能得到完美的 结果,但是都闪烁着各自的亮点、体现着各自的优势。 本文选取了一个在rr行业使用很频繁的算法,向广大的交通研究人员做简单的介绍,并尝 试解决交通分配的问题。文章中所涉及到的“距离向量算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已 经很成熟了,并在路由器、服务型工作站等设备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仿照该算法在解决网络 数据传输问题上的思路,设计了用来解决交通分配问题的程序流程和部分源代码。本文旨在抛 砖引玉,和大家一起研究将它移植到交通领域的可能性,这种尝试的意义和作用,还要在实际 工作中逐步地检验。 1 交通分配研究工作的盲区 EMME/2软件是目前在交通分配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它最初是加拿大的 Montreal大学的交通研究中心开发,以最短路算法为核心算法。后为INRO咨询公司继承,并 成为该公司的支柱产品之一。该系统目前已在欧美亚非各大洲48个国家的500多个地区使用, 在中国的用户有: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上海机械学院、同济大学和 沈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 但是,许多研究单位在做交通分配工作时,过分地依赖于EMME/2软件,有意无意地跳过 了最核心的算法设计过程。他们把EMME/2软件看成一个黑盒,并不关心盒子里的东西,只知 道给定输入数据,按如下图(图1)的流程,就可以得到结果。 206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会2005年论文集 图1用酬娅/2软件计算的流程 EMME/2系统其实也是以某种算法或某几种算法为核心的软件,在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理 论来完美地描述交通分配问题的情况下,在基础路网各不相同的诸多城市里千篇一律地使用一 种软件来预测交通量的分配,似乎不是明智的做法。 当然,有经验的研究者早就发现:很多情况下,EMME/2系统的输出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他们也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试图解释错误的原因。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研究 者把很多的精力都用在软件输入数据的修订上(大多是某参数或某因素所占权重的的确定)。比 如以下的几篇论文:《EMh循/2在城市道路交通容量预测中的反复尝试》,《需求网络平衡模式中 EMME/2模式变量的确定》,《道路交通预测与实际流量差异原因分析》,《对EMME/2交通预测 工作的几点看法》。 还有,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使用EMMFd2系统做交通分配时,还创新性地加入了 一个K系数。 但我们也许都没有想到:并不是我们输入的数据不够准确,也许真正需要修订的恰恰是那 个黑盒——EMME亿的核心算法。 2 使用距离向■路由算法的可行性 我们在做交通分配时,常常抱怨车辆在路网中的行驶规律难以把握。最初,rr行业的网络 工程师们也有类似的烦恼,他们也常常抱怨数据帧或数据分组并不按照他们所设想地那样在网 络(以因特网为例)上有规律地寻址,而经常导致某个网络接入点上的信息拥塞。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计算机网络已经有了一套十分成熟的体系结构,一般分为5层(也可 分7层),由第三层的网络层来决定某个数据分组在因特网上路径的选择,并为网络层配备了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