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火烧圆明园观后感.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论文:火烧圆明园观后感

石 河 子 大 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实践教学 教学录像观后感 题 目: 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牺牲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牺牲品——纪录视频《圆明园》观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首先煎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抢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英法联军无疑是最先抢掠圆明园的罪魁祸首。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迫使清政府就范,速定和约。将在清帝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圆明园焚毁,是侵略者达到罪恶目的的一种罪恶手段。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牺牲品 ——纪录视频《圆明园》观后 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首先煎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抢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英法联军无疑是最先抢掠圆明园的罪魁祸首。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迫使清政府就范,速定和约。将在清帝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圆明园焚毁,是侵略者达到罪恶目的的一种罪恶手段。 关键词:圆明园;条约;英法联军;焚毁 许多中国人知道圆明园,是因为从小就在课本里读到的发生在1860 年的那场臭名昭著的大火——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掠夺后,用大火掩盖自己的滔天罪行。因此,在许多中国人的记忆中,圆明园就是“大水法”那几根残垣断柱和草长莺飞的荒凉院落。 于是,提到圆明园,大部分中国人会在前面加一个动词——火烧圆明园,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圆明园的历史始于 1860年。似乎圆明园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那破败的景象。直到看到了纪录视频《圆明园》,才豁然记起,1860年不是圆明园的开始,而是它的结束,圆明园曾经有过光耀古代艺术史的辉煌。 圆明园的历史 清王朝鼎盛时期,在北京西郊出现了一座规模宏伟、景色优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原是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的赐园。圆明园风物清嘉[1],雍正非常喜欢,即位后将圆明园扩建,建设轩墀,分列朝署[2],听政视事。从雍正开始,清朝的几代皇帝每年几乎有2 /3的时间驻跸圆明园,临朝议政。圆明园实际上成为清帝发号施令的政治中心。经过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15多年的营建,圆明园成为一座占地面积达5200多亩,包括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的大型皇家园林。它不仅以建筑和园林艺术之高超而著称,还以收藏之丰富而闻名,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离宫苑囿,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首先遭到英法侵略者的共同抢掠,继而被英国侵略者付之一炬。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关于“修约”问题高中教课书是这样叙述的:为了扩大贸易、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美三国借口《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有12年后修约的规定,英国援引“最惠国待遇”利益“一体均沾”的条款,共同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于是阻谋发动侵略战争。19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城,挑起了战争,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和英国共同组成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就这样爆发了[3]。 1854年,1856年其连续两次提出“修约”要求,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另外一点也不能否认,即“修约”显然是想用“和平”的手段来达到日的,侵略者并不希望事事都诉诸武力。甚至到1858年4月英法联军到达天津太沽口外时,也并未宣战,只是要求谈判。然而,愚昧的清政府对洋人的态度并来因鸦片战争的教训有所改进,仍是天朝自居,满水在乎,不知道外交为何物,更不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硷恶形势,他们惟一知道的,会做的,就是用拒绝二字来维护天朝的尊严。结果,列强用武力达到了修约的目的。而清政府再次丧权辱国。历史真是具有嘲讽意味,让人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慨,因为战败后签订的条约之内容与修约之内容有着惊人的相似[3]。历史不能假设,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清政府主动接受谈判,与英国缔结一项对其相对有利的和约。避开|衅端.这是惟一的明智的选择,但清朝的士大走们没有接受鸦片战争的教训,天朝上国的心态未有任何改变。当时直接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两广总督叶名踩对修约的态度是:始终不与柏关的外同人会面商谈,而一国之君的咸丰皇帝更认为是无理取闹,心存叵测。只可惜,历史没有走向这个方向,让目人再次品尝战争的苦涩滋味。 、关于马神甫事件英国发动战争,力量尚小,又因马神甫事件给法国出兵提供了借口,更加壮人了侵略者的力量。 《黄埔条约》规定,法国人只准在五口通商的双方“议定界址内”活动,法兰西无论任何人,如有犯此例禁,或越界或远人内地,听凭中国官查拿,但应解送法兰西领事官收管;中国官民均不得殴打、伤害、虐待,以伤两国和好 马氏1842年起,便副四林传教,《黄埔条约》订立后仍不离开,这是违反条约的错误行为。但把他处死,显然是西林地方官员张鸣风的行为违反了应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领事的条约义务。直至现在人们仍无法确定马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