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井火灾学-0
自然发火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煤炭自然发火不仅破坏了煤炭资源,而且还造成了自燃煤层周围煤炭资源的开采困难,导致大量煤炭资源被冻结。煤矿自燃火灾的发生,轻则影响矿井的产量和效益,重则造成火灾事故,甚至引发瓦斯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的煤矿都存在煤炭自然发火现象,世界主要采煤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波兰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煤炭自燃灾害。例如,在澳大利亚,煤炭自然发火一直被视为井工煤矿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报告或记载,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曾发生过250多次自燃事故,其中有3次自然发火事故(1972年在Box Flat、1975年在Kianga和1994年在Moura)引发了严重的瓦斯爆炸,导致42名矿工死亡。 2004年,澳大利亚southland煤矿因采煤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导致全矿井封闭,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美元。据俄罗斯国家采矿技术监察局统计,2005年俄罗斯所有煤矿共发生重大事故94起,其中,内外因火灾52起,占了59.6%,并且由于矿井自然发火事故造成了3人死亡。 我国煤矿自然条件复杂,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煤矿所占比例大、覆盖面广,自然发火现象非常严重。根据2009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统计,在我国大中型煤矿中,自然发火危险程度严重或较严重(Ⅰ、II、III、Ⅳ级)的煤矿占72.9%。国有重点煤矿中,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47.3%。小煤矿中,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85.3%。 我国自然发火率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百万吨自然发火率高达0.75。煤炭自燃引起的火灾占矿井火灾总数的85%~90%,每年由煤自燃形成的火灾约为360次。煤炭氧化自燃形成的隐患大约4 000次,至今残存火区800个,封闭和冻结煤量2亿多t。 如神华宁煤集团大峰矿每年就有100多万吨优质煤被白白烧掉;新疆小黄山井田火区已损失煤炭储量7000万t左右;而更大范围的是正在开发的神府煤田和未查明的新疆42个火区等导致的每年煤层自燃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煤层一旦发火昂贵的生产设备毁于火区之中,严重干扰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为解决煤矿的煤炭自然发火问题,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历经“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在煤炭自燃的相关理论、实验和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如均压、注浆、阻化剂、凝胶、注氮技术已成功地得到了应用,自燃火灾发生率也明显下降。 近年来,随着综采放顶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矿井开采强度不断加大,矿井开拓不断延伸,通风系统越来越复杂化,煤层自燃危险性有明显增大的趋势。据统计,兖州矿区自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以来,共发生自然发火或高温隐患148次,其中综放面采空区发生自然发火或高温点90余次;因采空区自然发火造成了综放面多次停产封面,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和效益。 龙口矿业集团北皂煤矿2003~2006的3年间就发生8次自然发火,全都集中在综放工作面后部采空区;近10年来,宁煤集团共发生自然发火27次,其中石嘴山矿区7次,石炭井矿区15次,灵武矿区5次,大多数自然发火事故发生在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为抑制、减少煤层自燃火灾事故的发生,世界各科研机构和生产部门对煤自燃火灾防治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和现场应用,试图完善煤炭自燃火灾防治技术。国内外对煤层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煤层自燃早期预测预报和自燃火灾的治理技术上,对综放面自然发火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技术、采空区后部流场模拟和采空区二维“三带”的划分上,而对采空区三维空间自然发火规律的研究相对薄弱。 由于综放采空区三维空间自然发火的复杂性和对其研究的深度不够,使目前所采用的一些防灭火技术措施缺乏针对性,降低了各种防灭火技术及工程的功效,以致重大自然发火事故时有发生。例如,兖矿集团兴隆庄4322综放面在接近停采线时推进缓慢,为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采取了喷洒阻化剂、埋管注浆等措施,结果在工作面上部支架后上方出现了明火,工作面被迫封闭;该矿的另一个综放面4324工作面调试安装完毕,自开切眼推进10m后停采,等待接续,在4周后恢复生产的第4天中班工作面上部支架后方出现浓烟,采空区发生自然发火,在该面停采期间,虽然采取了降风调压、埋管注浆等措施,但没有达到预期的防灭火效果。 因此,将采空区视为“三维空间”,通过实验模拟、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方法,对综放采空区遗煤在三维空间上自然发火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进行研究是煤矿自然发火今后理论探索的重点方向。 由此可以分析总结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规律,为现场的实际防灭火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以期增强防灭火措施的针对性,提高综放采空区防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