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柏林住宅设计之窗
李振宇 邓丰/LI Zhenyu, DENG Feng
没有哪一座城市像柏林那样,在20世纪世界住宅建
筑发展的历史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这里曾先后举 办过多次国际建筑展览会,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建筑师都 在这里进行过住宅设计的尝试;柏林每一个历史阶段的 住宅建设也都是社会变革的一种直接反映,而城市本身 又为住宅建筑的发展和表现提供了机遇和舞台。住宅,作 为一种社会理想的载体,作为一种城市观念的体现,作 为多样化和个性化居住的实验,在柏林得到了充分的展 现。
1920年代:住宅建筑探索
柏林是现代建筑设计和思想的摇篮之一。一战以后,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不仅对柏林的住宅和城市产生了直接 的作用,而且对世界范围的居住模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在1920年代,为工人和普通市民设计的近郊福利住 宅项目成了社会化思想的实验室和新建筑形式的试验田。
1.胡夫爱森住宅区(Hufeisensiedlung,1925~
1927 年,图 1,2)
1925年,陶特(Bruno Taut))和瓦格纳(Marting Wagner)借助魏玛共和国的社会改革计划,规划设计 了位于新克尔恩(Neukolln)的胡夫爱森住宅区。其总 体布局创新地以马蹄形院落为中心,采用行列式建筑组 团布局,色彩鲜明,构造简洁,并首先尝试合理化建筑 设计方法,运用了最优化平面、体系建筑和部分预制化、 定型化等措施,典定了近郊新村住宅格局的基础,堪称 柏林住宅建筑史上的一个杰作,并且对此后的住宅设计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汤姆叔叔住宅区”(Onkel Tom Siedlung,
1926~1932 年,图3~5)
1926年陶特等16位建筑师共同设计了大型住宅区 “汤姆叔叔住宅区”。采用长条布置,多层住宅和连排式 小住宅相结合的方式,其住宅行列直接与城市道路发生 联系,不再强调小区内部与外部的区别。行列式住宅的 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3.西门子城(Siemensstadt, 1929~1931年,图6~8) 在国际式建筑的影响下,1929 年格罗庇乌斯
(Walter Groupius)、夏隆(Hans Scharoun)等6位 建筑师在柏林西北郊的工厂区设计了8栋中小型面积的 福利住宅。为使主要的起居室能最大限度地享受阳光,所 有住栋都沿东西向平行排列,中间留有宽阔的绿地。这 是柏林住宅最先进行的大规模纯行列式住宅的实践,它 以朝向、间距、绿地的优势在1920年代的福利住宅建设 中独领风骚,代表了20世纪初先进的居住思想。
这一时期的柏林住宅集中体现了社会文化环境的改 变对住宅设计产生的影响,福利住房成为住宅建设的主
体;同时,受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建筑和城市设计
上呈现出空前的活跃和繁荣,现代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 柏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950年代:城市重建
随着东西柏林的分裂,柏林住宅朝着两个截然不同 的方向发展。东西柏林就像东西方世界的两扇窗口,它 们争相向对方展现自己在城市重建和住宅建设方面的成 就,城市和住宅建筑的大比武从此拉开了序幕。
1.东柏林:“让劳动人民住上宫殿”[1]
东柏林依据“社会现实主义”的原则建造了斯大林 大街一期(Stalin-AlleeⅠ,1952~1958年,图9,10), 作为民主德国国有住宅,全部建筑分成6个区段,由5组 建筑师设计。整个住宅建筑群沿街布置,立面是整套的 新古典主义装饰,建筑宏伟,整体效果庄严。由于政治 上的原因,不管是城市街道空间还是建筑类型,都是莫 斯科高尔基大街的翻版,只不过在形式语言上,吸收了 一些柏林的建筑传统。这种社会主义民族传统形式迅速 成为全民德的样板。
2.西柏林:国际化道路 为了回应东柏林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城市重建和住宅
建设,作为“西方自由世界窗口”的西柏林急需拥有自己 的标志性成绩“。国际建筑”要寻找能与东柏林建筑相抗 衡的示范模式,展示“西方世界对建筑的清醒的认识”[2]。 位于市中心的蒂尔加腾区的汉莎小区(Hansa Viertel,
1956~1958年,图11~14)就在这样的意识形态背景 下,作为1957年国际建筑展览会(Interbau)的样板小 区,充当了“自由柏林”的城市设计的宣言和建筑设想 的示范。来自13个国家的53位建筑师进行了45个单体 项目设计,最后建成了36个单体。在这些项目中,建筑 师们展示了在住宅上完全不同的类型发展,为今后的住 宅设计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形式变化多样的高层、 中型或小型公寓大楼,有的是分离式,有的是平台式,成 为现代城市可供选择的典范。它体现的建筑风格是平民 化、工业化、标准化和多样化的,与东柏林住宅追求“传 统”和“壮丽”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
分裂的现实使得东西柏林的建设在不同的意识形态 和技术条件下各行其道。就对城市面貌起决定作用的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