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暂行报律》风波看新闻自由与法制建设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民国《暂行报律》风波看新闻自由与法制建设
魏悦 兰州大学
摘要:清末,清政府封建统治被推翻,《大清报律》被废除,新闻自由呼声高涨。民初,孙中山带来民主共和之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民国暂行报律》,给无章可循,无律可遵,政党报刊泛滥,报业秩序混乱,舆论氛围嘈杂的报界,进行有力的措施规制。但是,受到报界组织和人士强烈反对,《暂行报律》只存活短短三天就夭折。本文旨从《暂行报律》历史风波,探析报界反对报律之原因,折射出激进民族主义革命家自由主义新闻自由观念,只看报律惩治作用,未全面认识新闻自由与法制建设之关系。最终,对新闻自由理想化和幻想化导致了不可逆转的悲剧。
关键词:《暂行报律》;新闻自由;法制
一、民国《暂行报律》风波
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两年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丧钟,民主和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新闻事件的发展清除了紧罗密布的障碍。禁锢已久的新闻界一下子脱去了桎梏,无论何人只要有意愿有条件就可以开设报馆,中国报刊史迎来了国人第二次办报高潮。新闻界出现一片繁荣景象。但是,正是因为繁荣的到来,人们天真的认为,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就得到了新闻自由,而且这种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暂行报律》风波就是这种自由幻想的典型表现。
(一)《暂行报律》事件初始
一九一二年元旦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为建立民主共和实体进行艰难的活动。由于《大清报律》被废除后报界无章可循,无律可遵,并且政党报刊泛滥,严重破坏了报业秩序和舆论氛围,急需有力措施法律规制。一九一二年三月四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颁布民国《暂行报律》。民国《暂行报律》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自由新闻体制的第一次尝试。其内容共三条:(一)新闻杂志已出版者和今后出版者,其发行及编辑人姓名,须向本部呈明注册,或就近地方高级官厅呈明,资部注册。否则不准其发行。(二)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除停止其出版外,其发行人、编辑人并坐以应得之罪。(三)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被污毁人得要求其更正。要求更正而不履行时,经被污毁人提起诉讼时,得酌量科罚。
(二)《暂行报律》之各界反响
但是,《暂行报律》公布仅两天,三月六日上海报界俱进会首先通电全国表示反对。随后,长沙报界联合会等各地新闻团体纷纷响应。报界人士也强烈反响。反对暂行报律的舆论甚嚣尘上。
一片哗然的反对声中,对于《暂行报律》的强烈指责有着不同理由。三月六日上海报界俱进会首先发表电文:“接内务部电,详定暂时报律三章,今统一政府未立,民选国会未开,内务部搜定报律,侵夺立法之权,且云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坐以应得之罪。政府丧权失利,报纸监督,并非破坏共和。今杀人行劫之律尚未定,而先定报律,是欲袭满清专制之故智,钳制舆论,报界全体万难承认。报界俱进会、申报、新闻报、时报、神州报、时事新报、民立报、天铎报、启民爱国报、民报、大和报、民声报,公叩。”(三月六日,《民立报》刊发章士钊《论报律》,称“法制国而无此物”。三月七日,章太炎也在《大共和报》上发难,发表了《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一文:“民主国本无报律”。认为民主国家是没有报律的,设报律就是不民主。他在文章中处处将临时政府与清政府做比较,“岂欲蹈恶政府之覆辙乎?”强硬表示内务部“所定报律绝不承认”。且对立法程序提出质疑:“且立法之权,职在国会,今纵国会未成,未有编定法律者,而暂行格令,亦当由参议院定之。内务部所司何事,当所自知,辄敢擅定报律,以侵立法大权,已则违法,何以使人遵守?”③
(三)《暂行报律》之结局及影响
无奈,在当时所谓的“舆论”压力的影响下,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只得妥协让步。一九一二年三月九日,孙中山发表《令内务部取消暂行报律文》,停止执行《暂行报律》。
天真的人们以为,《暂行报律》的废除,得到了绝对的新闻自由,从短期来看,《暂行报律》的废除致使国内一年多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直接推动了报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办报高潮,报界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长期来看,这种毫无法律约束的自由,新闻人对自由的滥用,导致了大量政党报刊的袭来,五花八门的创办,政党间相互争斗诋毁,威信全无,为袁世凯上台实行“癸丑报灾”埋下隐患。
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他懂得控制舆论的重要意义,便向新闻界发起第一棒,在各地摧残革命报刊,迫害报人。经过大规模的摧残,据统计1913年底全国只剩下一百三十多家报纸,比起辛亥革命爆发以后的五百多家来说,减少了三分之二。在袁世凯称帝后,向新闻界发起第二棒,从一九一二年四月到一九一六年间,新闻界凋零落败。除外,还制定压迫新闻界的所谓法律《报纸条例》。在袁世凯的专制镇压之下,新闻界的国人第二次办报高潮昙花一现。激进的民族主义革命家一味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