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心灵——梦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我——心灵——梦幻

自我——心灵——梦幻 韩瑞祥 【专题名称】外国文学研究 【专 题 号】J4 【复印期号】2009年02期 【原文出处】《外国文学评论》(京)2008年3期第66~73页 【英文标题】Self, Soul and Dream: The Aesthetic Modernity of Viennese Modernism 【作者简介】韩瑞祥,毕业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近期发表论文有《赫尔曼·巴尔——维也纳现代派的奠基人》、《“自我中的历史”——评巴赫曼的诗歌创作》等。 本文考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维也纳现代派与柏林自然主义的抗衡,它使文学表现实现了从外在向内在、从社会到个人、从客体到主体、从外在环境到内心世界的转移,形成了以描写自我、心灵和梦幻为宗旨的审美特征。维也纳现代派的审美意识主要源于马赫哲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施尼茨勒和霍夫曼斯塔尔作品中对孤独的自我、主体的沉默和梦幻的隐秘表现构成了维也纳现代派审美视角的核心。 【关 键 词】维也纳现代派/自我/心灵/梦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语文坛上出现了多元发展的格局。在德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兴盛打破了传统的理想主义模式,美的东西不再是文学表现的唯一对象,丑的东西成为美学定位的标志。柏林成为这个新文学潮流的中心,而在奥地利,出现了与自然主义相对立的维也纳现代派。这个新文学现象在审美特征上一反传统,使艺术表现从客观转向主观,从外在转向内在,形成了以表现自我、心灵和梦幻为宗旨的艺术风格。伴随着维也纳现代派的产生,“现代派”和“现代性”问题也成为德语文坛讨论的焦点。1893年,作家霍夫曼斯塔尔在《法兰克福报》上撰文发表了对“现代性”这个概念的看法:“而今有两样东西显得十分时尚(modern),那就是既剖析生存,又逃离生存。人们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个情节,不是那种外在和内在生存力量的相互关联,不是威廉麦斯特式的学习生存,也不是莎士比亚式的世道常情;人们在解剖自我的心灵生存,或者在做着梦。……时尚的是在心理上倾听着草木生长的声音,倾听着那个纯粹幻想的神奇世界里的潺潺流水;时尚的是布尔热和佛陀……时尚的是剖析一种心境,一个叹息,一丝疑虑;时尚的是本能地、甚至梦游般地倾心于对那美的种种领悟中,倾心于一种颜色的和谐中,一个闪烁的隐喻中,一个神奇的比喻中。”①在这里,且不论霍夫曼斯塔尔试图把众多互不相干的事物都汇聚在“时尚”(modern)或者“现代”这个概念之下,使之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时代现象的缩略符号,这段论述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质,这就是世纪转折时期的维也纳文化。而维也纳现代派正是这种文化在文学上的典型表现。霍夫曼斯塔尔在这里所强调的自我、心灵和梦幻也正是维也纳现代派审美现代性的标志。 ????一、维也纳现代派与柏林自然主义 ????维也纳和柏林当时同为德语文学两大中心。虽然它们的文学纲领和审美意识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但正是在这种相互碰撞和相互影响中,维也纳现代派才日益显现出其独具特质的审美现代性. ????1886年,柏林自由文学协会发表了现代文学十大纲领,其中明确地提出了“现代派”这个概念:“我们最高的艺术理想不再是古典派,而是现代派”。②随后,德语文坛上掀起了关于现代派文学和文学现代性的讨论。在这种话语氛围的影响下,奥地利文学批评家E. F.卡夫卡于1890年初在维也纳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后更名为《现代评论》)。如果说这个杂志在创立的初期还或多或少地以柏林的自然主义为楷模的话,那么,巴尔1890年发表在《现代评论》杂志上的“论现代派”一文则是对一个新的文学纲领的呼唤。巴尔是唯一参与了柏林和维也纳两个中心的现代文学活动的批评家和作家。在柏林,他是自然主义最主要的杂志《自由舞台》的编辑;在维也纳,他成为“青年维也纳”的组织者和宣传者。巴尔在全面研究当时盛行于欧洲、特别是法国和德国文坛上的自然主义和绘画上的印象主义的基础上,指出了维也纳现代派既不会效仿“柏林的模式”,也不会循蹈“巴黎的老路”,而是要走出现代派自己的路来。③这篇充满挑战思想的文章,包含着巴尔对现代派在感知理论上的确立。按照巴尔的构想,追求艺术与生存的新联系要通过感知的绝对表现来达到:“除了人人感觉到的真实(Wahrheit)之外,我们没有任何别的准则可言。我们服务于这种真实……这就是我们要创造的新艺术。”④显而易见,巴尔把心理感知(empfinden)确立为现代派艺术的根本,他要把“感觉到的真实”“引入到心灵中去”,使之成为文学表现的根本对象。⑤在这里,巴尔所排斥的是巴黎和柏林的自然主义所推崇的外在描写,强调的是心理表现。这种艺术追求构成了维也纳现代派与众不同的特质,使其文学表现实现了从外在向内在、从社会到个人、从客体到主体、从外在环境到内心世界的转移。 ????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