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交流
100037—5
PET瓶回收应用进展
陈+宏 杨惠娣 张玉霞
(北京工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轻-r业塑料;bnT应用研究所,北京100037)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废旧PET瓶通过物理或化学回收方法制取再生薄片、粒料、纤维、片材、
泡沫塑料,复合材料,涂料等的应用进展,另外,对于闭环循环的PEr‘瓶一瓶”mS-z-
艺技术进行了专门介绍.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应用瓶一瓶
PET瓶正快速替代玻璃或其他传统包装材料,崩撞不断增睦。PET瓶的回收再生是各国研究
投入力度较大的塑料制品,其应用技术的开发、进展也较快。通过物理同收获得的PET薄片或粒
料可用于纤维、片材、成型制品等,特别从建立循环经济的角度。开发了可与食品接触的再生PET
瓶的技术:通过化学回收可获得PEl7原料或其他单体.制造重新台成的PET或其他聚合物.如不
饱和聚酯等。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70%左右的回收PET瓶再生料被制成纤维¨l。2003年.日本PET瓶回收再
生材料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纤维约/i46.2%,片材约占40.2%,瓶(主要为瓶一瓶回收),约为9.1%,
成犁制品约为3.2%,其他1.3%口J。
1 PET薄片和粒料
1.1PET薄片
采用简单物理回收的方法可以制得回收PET瓶的薄片。
一种小型冉生废PET瓶薄片的工艺流程如图l所示。其工艺过程如F:将经过分选的废PET
瓶Hj传送带送往粉碎机,粉碎机中加入水,同时洗净和粉碎.然后.粉碎的废PET瓶薄片经粉
碎机卜部的筛网进入机器底部,井被送往脱水装置脱水,再风送到瓶薄片的储存容器。
图1小规模废旧PET瓶再生碎瓶片工艺流程示意图pI
论文交流
另一种大规模再生废PET瓶薄片的工艺如图2所示。其工艺过程如F:首先,将大捆的废
PET瓶用传送带送到解捆机.解捆成单个的瓶.洗净,分选分离出带颜色的瓶和PVC瓶及其碎
块后。送入大规模粗粉碎机和细粉碎机组成的两级粉碎工序.粉碎至瓶薄片的尺寸为8mm,再
经洗净并分离除去标签。脱水、干燥.得剑的再生PET瓶薄片进入密封储罐储存。回收的PET
瓶薄片的质量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型舀:酋美攒≤亟莲竺二
图2 大规模废旧PET瓶再生瓶片工艺流程示意图’M
表1 透明PET瓶片的质量技术指标‘4I
项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金属 30以F 瓶片外观检查
着色瓶片 450以。F 瓶片外观检查
异物检查/10。
PVC 40以下 瓶片外观检查
附着有异物的瓶片 l 300以下 瓶片外观检查
特性黏度/dL-g_’ 0.650.75 溶液黏度法
参考项目
水分/%(质量) 0.6以下 加热减量法
这样回收得到的PET瓶薄片可进一步用于化学回收法,或者制造纤维、成型制品,甚至再
制造成可用于饮料包装的再生PET瓶。
1.2PET粒料
德国Warema公司开发的带有切割压实的挤出造粒装置可以将经预粉碎的废PET瓶制成PET
粒料,用于成型各种PET制品,如图3所示.该挤出造粒装置也能片j于PET薄膜、纤维等的再
生造粒。该技术的优点如F:
①无须添加助剂即可在线提高黏度:
②在线进行特性黏度值及清洁度的测晕和监控;
③节能;
④投资费用少:
⑤模块化设计,可供客户选择,可以提供不同的再生制品生产线,包括再生颗粒料.或直
接得到半成品塑料制品,如扳材、薄膜:
⑥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符台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的要求。可用于与
食品接触的埘途,并己获得德国Fraunhofer(EU)研究所的确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