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标志——21世纪的绿色通行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陈大为
一、环境标志的产生
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们已逐
步认识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已不再只是政府、民间团体、科研机构的事情,他们极希望通
过自己的行动来直接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其中,作为重要的一种参与方式就是通过选购对环境有益
的产品来支持环保事业,而制造商们则敏锐的抓住了人们一消费心理,纷纷在自己的产品上标出“无
磷”、“可生物降解”等宇样,来表明其产品的环境优越性。这种厂家为其产品标定的标志就是环境标
志的前身。
据调查资料显示,大约有85%的消费者愿意多支付10%的钱来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尤其是
当政府机构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以后,这一购买倾向表现的更为明显。为保护和扶持消费者这
种购买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公正、统一、合理的评价某一类产品的环境行为,一些国家政府机构和民间
团体先后组织实拖了环境标志计划。
环境标志是二种不可以随意使用的“证明性商标”,受法律保护,申请环境标志的企业需经过严格
的检查、检测、综合评定,并且经国家认可的委员会批准方可使用环境标志。凡被授予环境标志的产
品均为产品质量优、环境行为优的双优产品一其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
符合特定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的优越特性!环境标志对同
一类产品的环境行为有统一的标准评审.客观公正、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服和认
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环境标志是前西德于1978年推出的蓝色天使,继德国之后,加拿大、日本、
法国、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欧盟和美国等也相继实施了环境标志工作。
二、国际环境标志的发展
白进入九十年代,环境危机依然存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日趋严重。人们对环境破坏所导致的影
响感受越来越深切。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环境保护的核心目的再次被诠释,其目的不再仅限于为子
孙后代目下一片蓝天、一方净土;更在于保证当代人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基于绿色消费的逐渐升
温,商家将大量的投资致力于绿色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各种环境行为优越的产品纷纷面市并申请通过
认证。此外.随着各国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相应出台的法令法规对产品的环境行为要求越来越
●
严格。鉴于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国际上“绿色工业”浪潮持续高涨,极大的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环境
标志工作的发展,其类别在这一时期迅速扩大。
国际商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巴黎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商务宪章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商务的 ●
16条原则,并指出:作为当代企业,只有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才能有市
场竞争力,才能立足于21世纪!许多国家有远见的大公司从其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出发,纷纷举起
了环保的旗帜。一时间以环保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形象”成为企业家的又一法宝。仅以美国为倒,近
500家跨国公司先后标榜自己为“绿色企业”。
随环境标志不断增值,各国政府职能相继介入,贸易与环境密不可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大
趋势。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未获得其所在国环境标志的进口商品或客以重税或拒绝之门外。为适
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避免环境标志成为各国贸易中的绿色壁垒,ISO组织于1993年建立了环境管
理技术委员会,以协调规范国际上环境标志的术语和测试方法。
这里应着重指出的是:在化工行业、汽车制造业、包装行业、建材行业和制冷行业推行环境标志计
+,:瓢
一一. 1·120·
划已迫在眉睫,否则这些行业的企业在下个世纪将无法获得生存的空间!以汽车制造业为例:2003年
我国将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