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损害补偿基金若干问题研究
杨 萍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法系,南京210037)
摘要:本文从完善我国环境损害赔偿体系的角度出发,以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现行制度
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环境损害补偿基金在保护受害人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通过对国外相关
制度的和国内实践经验的分析,对该制度在适用范围和资金来源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民事赔偿 环境责任保险 环境损害补偿基金
2005年 11月 13日,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引发松花
江水污染事件。松花江自吉林市以下,受到苯、苯胺和硝基苯等超标污染直接威胁的相关水
域绵延千余公里,沿途除哈尔滨、松原等大中城市,还有几十个乡镇,数百个村庄,仅饮用
及生产用水可能受到影响的民众就多达数百万人。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环境保护法第 41
条第 1款、第2款,第43条等各项规定以及国家环保局在 1991年对民法通则第 124条作出
的行政解释,肇事的工厂和直接责任人员不仅必须赔偿所造成的损失,而且有可能受到刑事
公诉。然而像松花江污染这样后果严重、影响深远的事件,只按照以上方式索赔,即使企业
破产、专项财政支出项目完全亏空,也未必能够充分弥补当事人可能遭受的实际损失,而现
行制度却又没有提供其他适当的救济渠道。1
一、民事赔偿、环境责任保险在环境侵权救济上的不足
目前对环境侵权的救济手段主要适用传统的民事侵权救济制度。但由于环境侵权自身
的特点,适用民事侵权救济有些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一是环境污染具有损害范围广、受害人
数的众多性以及侵权状态的继续性等特点,造成环境损害的范围难以确定和损害赔偿数额的
难以计算;二是环境侵权行为具有“累积性”、“间接性”,环境损害的结果是长时间、间接作
用造成的,有可能导致侵权责任人无法确定或无法全部确定。三是民事救济属于事后救济,
有一定的滞后性,诉讼时效有限。四是民事赔偿有限,尽管民事赔偿实行实际损害赔偿原则,
但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害往往超出污染责任人赔偿的能力范围。民事救济难以发挥其应有
的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通过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对民事侵权救济的不足进行弥
补,但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也不可能使污染受害人获得完全的赔偿。一是责任保险制度属于限
额赔偿。保险人承保被保险人对第三人的赔偿责任,被保险人的赔偿责任的发生与否以及赔
付责任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偶然因素,这决定了保险人在订约时无法确切预测保险事故发生所
造成的损害。所以在订立责任保险合同时,投保人和保险人所约定的保险金额,实际为保险
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最高限额。从这个意义上说,责任保险为限额保险。2二是环境责任保险
立法模式的选择,即选择任意保险或是强制保险也会影响该制度的效果。
为了使环境污染受害人获得充分、合理的补偿,一些国家或国际组织开始建立环境损
害补偿基金。环境损害补偿基金是指由致害企业、个人提供资金并由他们为主体组成民间的
基金会,或者由政府以征收环境费(包括排污费、自然资源补偿费等)、环境税等特别费、税
收作为筹资方式而设立的损害补偿基金,3并设立相应的救济条件,以该基金补偿环境侵权
受害人的制度。我国目前并未建立这一制度,一些国家的经验可作借鉴。
二、国外相关制度和国内实践
(一)日本的公害补偿基金
日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曾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四大公害事件”,为了向在污染环境中
健康损害最严重的人们提供应急救济和紧急治疗的社会保障,日本于 1973年颁布了《公害健
康受害补偿法》,向排污企业强制征收排污费、特定排污费以及机动车重量税作为补偿基金。
日本设立基金的原因有二:首先由于环境纠纷被害者的人数很多,损失额又很大,因此会出
500
现应赔偿的总额超过污染者的赔偿能力的情况;其次由于对造成污染的主体不能进行准确判
定,涉及对象很多,很难确定谁是具体造成损害的污染者,用法院审判方式进行损害赔偿裁
定是很困难的。4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传统的民事赔偿很有可能导致污染受害人得不到及时
的法律救济,而适用公害补偿基金受害人只要符合该法所规定的指定地区、暴露条件和指定
疾病3个条件既可获赔。
(二)美国的溢油责任信托基金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过缔结或者参加《1971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及
其 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