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司法理念与我国司法赔偿制度的
几个问题的研究
皮宗泰’郭晓丽”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世界各国人民在长期的司法实践过程中积
累了丰富的法律文化,并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基本观念,即现代司法理念。1966
年第21届联大通过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国际人权公约》,
在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等现代司法理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司法理念主要
包括司法公开、公平、公正、独立以及尊重和保障人权等等。在我国,由于经历
了长期的封建社会,权力高度集中,行政权、司法权合二为一,故在建国初期我
国建立的司法制度还相当落后,未摆脱封建残余的影响。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
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开始觉醒并提高。]994年,我国以基本法的形式确立
了国家赔偿制度,这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成果。特别是近年来,我
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司法的交流更加广泛和深入,国
际上的一些先进的法律文化和现代司法理念被广大国民所接受,国民的民主意
识、法制意识和权利意识日益增强。中共中央顺应形势,高瞻远瞩,在十六届三
中全会上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十六大提出要在全社会
实现公平与正义,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直接写入宪法.这些都为我国完善
国家赔偿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实施10年来,对保护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发
挥了一定作用,但是该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其某些规定不符合现代司法理
念的基本要求。下面就我国司法赔偿制度中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原蕈庆市高级凡民拄院行政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暗偿舟代理审判员。
招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
一、司法赔偿归责原则问题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对赔偿归责原则的规定较为模糊。表现在该法总
则第2条的规定,以及该法行政赔偿范围和部分刑事赔偿范围的规定中使用了
“违法”二字,说明国家赔偿采用了违法归责原则。但是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在
刑事赔偿范围其他项的规定中却未使用“违法”二字,如第15条第(一)项
“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以及第
(二)项“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未使用“违法拘留”或“违法逮
捕”的提法,而“错误拘留”、“错误逮捕”中的“错误”通常是通过结果来判
断,其外延比“违法拘留”、“违法逮捕”宽,从这里看,国家赔偿归责原则部
分采用了结果原则。
由于《国家赔偿法》对赔偿归责原则规定较为模糊,那么在赔偿工作实践
中,我们到底应当采用什么赔偿原则呢?笔者认为,从尊重和保护人权的现代司
法理念出发,为了更充分更全面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
司法赔偿归责原则应当采用违法兼结果原则。主要理由是:①根据现行刑法和刑
诉法的“无罪推定”原则和“疑罪从无”原则,即使采取的刑事拘留或逮捕强
制措施符合刑诉法的相关规定,只要结果没有被定罪,则该犯罪嫌疑人在法律意
义上没有罪。无罪之人应依法享有宪法赋予的公民人身自由权及财产权等基本权
利,司法机关对无罪之人作出的刑事拘留或逮捕措施就侵犯了该公民的人身自由
权,国家应承担司法赔偿或补救责任。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l条第3
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
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这条没有“违法”二字的限定。③国家在对社会
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一些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
损害。国家机关(包括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给受害人
造成损害有两种情形:①违法行使职权造成的损害,②合法行使职权造成的损
害。不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是否违法,所造成的损害如果让受损
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承担,就意味着让他们受到了特别的牺牲,承受
了本应由全社会承担的负担,这是不公平的,因而必须由国家承担亦即由全社会
1】
共同承担,才符合公共负担平等的社会正义原则oC
【1】江必新:抓好司法为民、制度创新、改善环境三件大事,努力开创国家赔偿审判工作的新局面,
载《国家赔偿指导)2004年第l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