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木材生产机械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01
1 自行式采伐联合机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作业范围日益扩大
1.1 联合机在北美、北欧已经普及
北美和北欧都是林业大国,也是林业机械最发达的国家,特别在木材生产领域,其机械化程度一直走在世界前列[1,8]。
瑞典的森林覆盖率达62.3%,林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7%左右。50年代他们的木材生产方式是以油锯采伐、畜力集运材为主,劳动生产率为1.4 m3/(人?日);60年代进入以油锯采伐、拖拉机集运材为主的作业方式,劳动生产率为2.3 m3/(人?日);70年代开始采用伐区作业联合机和集运机,劳动生产率即猛增至7.7 m3/(人?日);80年代联合机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达9.0~10.6 m3/(人?日);到90年代,联合机已基本替代了传统的单工序机械,普遍实现了以采伐联合机和原木自装集运机为主的作业方式,即由采伐联合机完成伐木、打枝、造材,原木自装集运机完成装卸、集材和短途运材作业,可以将原木直接运抵加工厂,劳动生产率增至14.5 m3/(人?日)。由于实现了全盘机械化生产,瑞典的/林业工人数已从40年前的15万人,减到90年代中期的2.5万人。
芬兰的发展情况大致与瑞典相似。70年代开始使用联合机,到90年代联合机已成为芬兰木材生产的主力机型。1994年全国年产木材5 000万m 3,采伐联合机拥有量为1 200台,生产木材3 100万m3;自装集运机拥有量为1 700台,生产木材3 800万m3,分别占木材生产总量的62% 和76%。到1997年则已达80%左右。
在美国和加拿大,60年代末开始研制伐区作业联合机,70年代和80年代在平原和缓坡林区联合机发展很快,到90年代也已成为木材生产的主要机型。由于美国和加拿大在木材生产中采用了原木、原条、伐倒木、工艺木片等多种工艺类型,因此联合机的类型也相当多,如伐木归堆机、伐木集材机、伐木打枝机、伐木打枝集材机、伐木打枝造材机、打枝截梢机、打枝造材程序加工机、自装集运机、抓钩集材机、自行式钢架杆绞盘机、伐木削片机、全树削片机、剥皮削片联合机等。这些机械能按不同的工艺组建成不同的生产机械系统。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由伐木归堆机、抓钩集材机和打枝截梢机组成的原条生产机械系统,但最近以伐木打枝造材机和原木自装集运机组成的原木生产机械系统呈快速增长趋势。
1.2 日本、西欧等国联合机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日本是个以山地林业为主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单工序机械,对是否发展联合机争论很大。但到80年代后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日本林业界人士逐渐取得了共识。1988年日本政府的林业白皮书认为,引进、研制和普及多功能、高效率的联合机械技术是发展林业生产的方向。1989年元旦,日本林业机械化协会会长片山正英也指出:“欧美诸国的木材生产率已高达我国数倍以上,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以高密度林道网为背景的、使用高性能、高效率联合机械的森林采运体制”[1]。 从此以后,日本高性能联合机的拥有量开始急剧增加。1988年仅23台,1989年达76台,1990年为167台,1991年310台,1992年495台,1993年739台,1994年983台,1995年1 243台,1996年1 478台,1997年1 727台,其中伐木联合机326台、伐木归堆机47台、原木自装集运机330台、打枝造材机672台、新型集材拖拉机131台、移动钢架杆绞盘机211台,平均年增长量超过30%,增幅惊人[10]。
为什么联合机在90年代能在发达国家迅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普及呢?原因除技术发展本身的规律外,恐怕主要还有:
(1)经济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发达国家一方面是熟练和高素质林业工人数量在逐年减少,工资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联合机虽然价格昂贵,但由于技术上已经成熟、生产率高、作业质量好、安全,因此综合成本比单工序机械化作业要低。日本1996年的对比试验表明:采用KF762型采伐联合机和MST1200型原木自装集运机在平均坡度为10~26°、平均胸径13~16 cm、平均集材距离135~480 m的库页冷杉人工林进行带状间伐,采伐联合机的日生产率为27.3~43 m3,原木自装集运机日生产25.3~32.1 m3,综合日生产率为6.74~6.93 m3,生产成本为9 443~9 780日元/m3,比使用传统机械的生产成本要低22%~42%。
(2)环境因素和安全因素也有一定影响。90年代各国政府的环保政策和劳动安全规定日益严格,也促使了联合机的推广。因为联合机作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操作人员的安全都比传统机械要好得多。
1.3 联合机的作业范围正日益扩大
1.3.1 适合小块林地采伐和疏伐、间伐作业的联合机日益增多
在70和80年代,联合机主要适用于大面积皆伐作业。进入90年代,随着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