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
刘海纯(黑龙江省大庆杏南职工医院 163000)
【中图分类号】R5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200-02
【摘要】目的 浅谈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若患儿尚有一定抗体合成能力,可接种死疫苗,如百一白一破三联疫苗。若有感染应及时治疗,如果抗菌药物无效,应考虑真菌、分枝杆菌、病毒和原虫感染的可能。有时需长期抗菌药物预防性给药。接触水痘病人后,应注射水痘一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或用阿昔洛韦预防。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诊断 治疗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表现由于病因不同而极为复杂,但其共同的表现确非常一致,即反复感染、易患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下面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与治疗报告如下。
1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1反复和慢性感染
1.1.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如复发性或慢性中耳炎、鼻窦炎、结合膜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其次为胃肠道,如慢性肠炎。皮肤感染可为脓疖、脓肿或肉芽肿。也可为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脑膜炎和骨关节感染。
1.1.2感染病原体:一般而言,抗体缺陷时易发生化脓性感染。T细胞缺陷时则易发生病毒、结核杆菌和沙门菌属等细胞内病原体感染。此外,也易于真菌和原虫感染。补体成分缺陷易发生奈瑟菌属感染。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时的病原体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体的毒力可能并不很强,常呈机会感染。
1.1.3感染过程:常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治疗效果欠佳,尤其是抑菌剂疗效更差,必须使用杀菌剂,剂量偏大,疗程较长才有一定疗效。
在考虑PID时,应排除非免疫性因素造成的感染易感性,如呼吸道或泌尿道畸形或阻塞,入侵性导管等。
1.2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淋巴瘤 PID患儿未因严重感染而致死亡者,随年龄增长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尤其是淋巴系统肿瘤。其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数10倍乃至100倍以上。淋巴瘤,尤以B细胞淋巴瘤(50%)最常见,其次为T细胞瘤和霍奇金病(8.6%)、淋巴细胞白血病(2.6%)、腺癌(9.2%)、其他肿瘤(19.2%)。
PID伴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免疫复合物性肾炎、1型糖尿病、免疫性甲状腺炎和关节炎等。
2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要点
2.1临床表现
反复和慢性感染、淋巴系统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体检可见感染灶、肝脾肿大、淋巴系统缺如或增生。
2.2过去史和家族史
2.2.1过去史:脐带延迟脱落是粘附分子缺陷的重要线索。严重的麻疹或水痘病程提示细胞免疫缺陷。可能有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和预防注射引起严重反应史。应排除因营养紊乱、其他疾病、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扁桃体、脾或淋巴结切除引起的SID。
2.2.2家族史:家族中有可疑PID病儿,则应进行家谱调查。PID现证者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开始者,而无明显家族史。家族中常有哮喘、湿疹、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病人。
2.3体格检查 感染严重或反复发作,可出现营养不良、轻~中度贫血、体重或发育滞后现象。B细胞缺陷者的周围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和淋巴结变小或缺如。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症的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可致肝脾肿大,皮肤疖肿、口腔炎、牙周炎和鹅口疮等感染证据可能存在。
2.4实验室检查 临床表现、过去史和家族史仅是提供诊断PID的重要线索,确诊有赖于实验室检查。检查步骤包括初筛试验、进一步检查和基因诊断。
基因突变分析:许多PID证实为单基因遗传,编码功能蛋白质的DNA序列已被克隆,明确其染色体的部位并发现突变位点和突变形式。多基因遗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确定较为困难。
一些PID可进行产前羊水细胞或绒毛膜标本细胞形态学、DNA序列分析做出产前诊断。单股结构多态性法(SSCP)也可用于孕妊早期诊断,但结果判断应有阳性家族史。家族成员的DNA标本半合子连锁分析,可发现基因突变点不明确的PID。
多数产前检查方法也可用于发现带病者,但以DNA突变和连锁分析最为有用。
3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3.1一般处理
包括预防和治疗感染,注重营养,加强家庭宣教,增强父母和患儿对抗疾病的信心等。若患儿尚有一定抗体合成能力,可接种死疫苗,如百-白-破三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