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礼仪知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代礼仪知识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古代礼仪知识 中学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抱怨理解难、背诵难,即或死记硬背一时,不久又忘记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古代文化知识欠缺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针对中学语文课本中涉及的部分古代礼仪知识,笔者谈一谈。   朝   (1)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贾谊《过秦论》)   (2) 燕、赵、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middot;邹忌讽齐王纳谏》)   (3) 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4) 先轸朝,问秦囚。(《左传middot;秦晋肴之战》)   周代各国的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天子,叫做“朝”,如果不按时觐见天子,就被认为是不尊重天子,天子就要出兵讨伐。   战国时,周天子无威望,七国逞雄,弱的诸侯觐见强的诸侯,也叫“朝”,如例(1)(2)(3);另外,臣子见国君也叫“朝”,如例(4)。   盟、誓   (1) 郑伯说,与郑人盟。(《左传middot;烛之武退秦师》)   (2)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史记middot;陈涉世家》)   (3)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4)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   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相互约定来协调办事叫“盟”,如例(1)(2)(3)。会盟时杀牲、歃血(以牲血涂抹口上),并宣读盟书,誓于神,叫做“盟礼”。遇有急难,诸侯之间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互相援助,就叫“会盟”。例如例(3)中的“会盟”是诸侯国感觉秦国的势力威胁到了他们的统治,为抑制秦的势力扩张而结成相互援助的友邦时举行的仪式。结盟以后,双方就有约束的义务,一国遭难,其它诸侯国要尽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援助。   用语言相互约束来表示决不违背信约叫“誓”,举行“誓礼”,不用杀牲、歃血,如例(4)。   宗庙   (1)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矣。(《论语middot;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欧阳修《伶官传序》)   (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雪九庙之耻,复高祖大业。(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国语middot;勾践灭吴》)   宗庙也叫太庙、祖庙,是供奉祖先的庙古代把宗庙看做是国家的象征,甚至比国家还重要、尊贵。因为国君总是认为君权是神授的,是承袭祖先得来的,所以古代天子诸侯必须有宗庙,国有大事必告于宗庙,以表示尊敬。古代宗庙数字不等,夏之前为五庙,殷时为六庙,到周时才七庙,后世也有建九庙的。   社稷   (!)伐无道,诛暴秦,复之楚国之社稷。(《史记middot;陈涉世家》)   (2)吾将残汝社稷,毁汝宗庙。(《国语middot;勾践灭吴》)   (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论语middot;季氏将伐颛臾》)   与宗庙一样,社稷也是国家的象征。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祭祀土神谷神叫社稷,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也叫社稷。古人以农为本,春秋祭祀社稷,祈求谷物丰收。古代习惯于以社稷指代国家。   斋戒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王亦斋戒五日,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 (《史记middot;廉颇蔺相如列传》)   “斋戒”是个总称,“斋”又叫“致斋”,“戒”又叫“散斋”,致斋三日,散斋七日,致斋于内室,散斋于外室。古人在祭祀时,主祭人事先数日要沐浴、更衣、素食、戒酒等,使心地纯一诚敬。古时举行斋戒仪式,都是表示隆重庄敬的意思。但斋戒的日期不一定为“七日祭,三日戒”,如例句中的“斋戒五日”。   牺牲、玉帛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middot;曹刿论战》)   “牺牲”是祭祀用的牛羊猪之类,具体说,“牺”是指色纯(毛色统一),古代天子祭祀选择牲口用纯色的;“牲”是指马牛羊猪犬鸡,称为“六牲”。祭祀时特别重视牛羊,天子祭祀时用牛,称为“太牢”;诸侯祭祀时用羊,称为“少牢”。   “玉帛”指祭祀用的璧、琮和束帛。璧,是玉器,古代贵族作为祭祀用的礼器,平圆形,正中有孔,玉的边大倍于中间的孔,祭祀国君时用。琮,也是玉器,也是古代祭祀用的礼器,方形,也有长筒形,祭祀夫人时用。束帛,是彩色的丝织品。祭祀时把璧或琮放在束帛上,然后上供。   拜、拜将   (1)子墨子起,再拜。(《墨子middot;公输》)   (2)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孔雀东南飞》)   (3)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middot;廉颇蔺相如列传》)   “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拜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是稽首,是臣拜君的礼节,跪拜于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