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网友解读汇总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网友解读汇总
卫生部于2011-11-2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该标准将于2013-01-01实施。
《通则》要求,预包装食品的能量和核心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为营养标签所强制标示的内容。另外,对于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如果在其包装上出现任何营养信息时,应按照本《通则》执行。(相关解读:营养标签新规正式发布核心营养素和能量将强制标注)
对于《通则》中的若干问题,网友们在食品论坛中展开了相应讨论(讨论地址:/thread-484074-1-1.html),现整理汇总部分网友回帖,具体如下:
一、营养标签数据主要通过原料计算得来而非检测
有人担心因标注营养标签会花费大笔检测费用,对此网友“lpy1305”回复说,通则中第3.4条已明确指出,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应以具体数值标示,数值可通过原料计算或产品检测获得。同时还推荐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出版的《食物成分表》,根据该资料提供的各种食物的营养组成成分,结合产品原料使用量,就可以计算出营养成分组成了。
另外,有网友对如何标注反式脂肪酸存在疑惑,网友“lpy1305”建议首次标注,先按GB/T 22110-2008检测反式脂肪酸含量,后续标注如果工艺没变的话,就不再需要重复检测。
二、新旧版本部分要求对比 “0界限”标注规定有变化
我国现行的营养标签法规主要是2008年5月1日实施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对比新版《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网友“bluesky2008”感觉比旧版本要简单多,同时概括了营养成分表方面3点主要差别:
1、以前的核心营养素和其他营养素之间要加一条横线以示区别,现在没有了。
2、矿物质钙等的排序也不同了;
3、其他GB14880上面的营养强化剂以前是写在营养成分表之外的,标注添加量。现在也得一并写在营养成分表中了,只是排在最后。
另外,网友“bluesky2008”指出,“0界限”的标注也有变化。现在明确规定处于临界线的一定要标0,以前的标准没有明确,导致很多企业还是走了擦边球,比如某大公司的低蛋白质饮料蛋白质含量只有0.2-0.4,现在只能标“0”。
网友“qxqgood2008”说,2008版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中,食品能量 = 蛋白质x4 +脂肪x9+ 碳水化合物x 4;而GB 28050-2011中指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分别占总能量的13%、27%、60%。认为新版标准改变了产能系数,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而网友“lpy1305”不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产能系数没有改变,仍旧是蛋白质4,脂肪9,碳水化合物4,这是1g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产能4kcal/9kcal/4kcal的意思;新标准说的13%/27%/60%只是能量来源,表示的是一天的能量摄入合理的来源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占13%/27%/60%,跟产能系数不是一个概念。
三、肯定与不足
新版《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推出得到众多网友的赞同。网友“harry.huang”认为:
在发达国家早就要求对营养标签进行强制性标识了,中国刚刚起步,但是能够迈出这个步子很不错了。对于五大标识项目,都是与人民群众的日常健康息息相关的,我个人认为这个规定非常及时! 同时,该网友还还建议:以后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规范和检查,并对标识的项目逐步进行完善,今后应该及早向世界发达国家的要求看齐。
网友“lpy1305”提出与消费者认知有关的疑虑,他认为,营养标识除了企业标识之外,还应该加强营养基础知识在消费者群体中的普及,这样才会发挥出营养标识应有的作用而非流于形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HPLCELSD测定盐酸氨基葡萄糖含量.pdf
- HPLC法测定冬虫夏草菌粉及含片中腺苷的含量.pdf
- HPLC法测定山绿茶中芦丁的含量.pdf
- HPLC法测定四味益气胶囊中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g1.pdf
- HPLC测定食品维生素预混料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pdf
- HSE计划(范本)定稿.doc
- ICP—AES测定饮用天然矿泉水中10种微量元素.pdf
- IC法同时测定碳酸饮料中无机阴离子和有机酸.pdf
- IGFI和TGFβ1对幼年及成年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代谢的作用.pdf
-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43 Microsatellite Markers Derived from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of the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