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修辞手法之散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 修辞手法之散文

第四讲 修辞手法之散文散文修辞的考查方式: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该段文字。鉴赏这一段文字的表达效果。这段文字好在哪里?请分析这句话的表达特色。考例分析1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做诗的诗人。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请对该节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5分)明确:整体运用排比的修辞,语势连贯,大气磅礴。(2分)语句饱含感情,痛苦、绝望、愤怒、坚韧的屈原形象跃然纸上,酣畅淋漓地抒发出作者对屈原无限的崇敬和颂扬之情。(2分)局部词语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如“泪流满面”、“掩面痛哭”,以形写心;如“面向风雨”,既扣文题,又用双关,意蕴丰富,文韵隽永。(1分)考例分析2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他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模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到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等待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但是树有过忧伤么?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第一段加以赏析。(6分)明确: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1分)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2分)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2分)为文意的转折做铺垫。(1分)考例分析3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修辞和含义。赏析句:比喻手法: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叠词修辞:既描绘出了荷叶鲜活的美,又具有音韵的和谐美。考例分析4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绝唱》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修辞和含义。赏析句:对比和排比的修辞,突出表现了荷花的自信和清高。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考例分析5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掩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声听凭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地,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这时候,沉寂的街道开始苏醒,穿雨衣或者打雨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个什么声音在那里欢呼起来:雨停了!回家了!题目:请从修辞角度,分析上文是如何对“雨”进行描写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步:明确“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来对“雨”进行描写 第二步:明确“某手法(技巧)运用得怎么样”。第三步:明确“某手法(技巧)运用后好在哪些方面”。答:1、运用比喻,描写雨声:“清脆的铃铛般”“像音乐”“像鞭炮”。2、运用比拟,描写出“雨”的节奏变化: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渐渐停息。作品通过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雨”的形象,从而表达了作者对“雨”的钟爱之情。考例分析61、 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 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反复。反复使用“便”字,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层层铺开,逐步扩大.考例分析7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