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适用于水工混凝土结构的高性能修补材料的研究
张静宜 吕子义黄淑贞
(上海交通大学建工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在水工混凝土结构修补材料中,设法使修补材料与残剩的被腐蚀或被破坏的主体材
料保持紧密结合、充分填充的状态是十分重要的。但常规的修补类材料很难做到这
一点。一般修补材料在腐蚀性水工环境中的工作寿命仅为5。7年。因此,设法延长
修补材料的服务期(即耐久性),并使修补材料具有自流平、自扩展、自密实的特性,
以使新老混凝土材料紧密连接、有效保护混凝土中钢筋,已成为一项迫切的研究任
务。本文主要从适用于水工混凝土结构的高性能修补材料的工作性和抗渗性两方
面对这种材料特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性能修补材料耐久性自流平自密实抗渗性
1前言
大体积水工混凝土的破损一般发生在其过水部分,如溢流坝、泄洪道等。过水部分混凝土
由于长期受水流、泥沙冲刷及气蚀作用,极易受到破坏n]。修补是延长老化水工混凝土结构耐
久性的重要手段。结构修补材料重点是着眼于其耐久性,因此要求修补材料必须具有粘接牢
固、密实抗裂、耐冲刷等性能。此外修补材料还应具备很高的流动性而不离析、不泌水、抗渗性
强,能不经振捣而自动流平并充满模型和包裹钢筋,且流动性随时间变化小【2]。
混凝土是由水泥石将粗细骨料粘接起来而成的。从宏观上看,混凝土包括水泥石、粗细集
料、微集料、孑L隙和水。而从微观上看,水泥石中包含水化产物、未水化水泥颗粒及毛细孔等。
水化产物又包含晶体、凝胶和凝胶孔【3]。因此,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不同孔隙的多孔体。在这个
多孔体中,毛细孔和凝胶体数量是决定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毛细孔越少,混凝土
越密实,耐久性越好,反之越差;而凝胶体数量越多,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反之越低。在一般条
件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其抗渗性。混凝土的抗渗性是指在压力水的作用下,抵抗渗
透的能力。如抗渗性不好,溶液性的物质能侵入混凝土,使其耐久性降低。由此可见,混凝土
的耐久性与其抗渗性密切相关,抗渗性是混凝士耐久性的第一道防线。抗渗性主要取决于水
灰比,水灰比小于0.38后,混凝土内部只有凝胶孔,其渗透接近于2.47×10叫2em/s【4]。另一方
面,抗渗性混凝土具有抵抗空气渗透,避免混凝土中Ca(oH):与空气中c02作用,产生中性
化。本文主要从适用于水工混凝土结构的高性能修补材料的工作性和抗渗性两个方面进行特
性试验。
487
第4部分结构修复补强
2试验
2.1试验准备
本试验以丙烯酸类化合物(简称S—T)为主剂,萘系减水剂(简称【广B)为辅剂组成混凝土复
合外加剂(简称孓T外加剂)。主剂的主要作用是防水抗渗,辅剂的主要作用是减水增强。试
验得出标准掺量:主剂为水泥质量的2%,辅剂为水泥质量的1.2%。分别以粉煤灰、磨细矿渣
粉为掺合料,制作混凝土拌和物,并与空白混凝土做了各项对比性试验研究。
采用的其他试验材料:
水泥:52.5级硅酸盐水泥,上海嘉新水泥公司制造。
细骨料:中砂,细度2.65。
粗骨料;碎石,粒径5—25mm。
拌和用水:饮用水。
活性掺合料: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磨细矿渣粉;上海阂行发电厂电收尘低钙粉煤灰。
2.2试验方案
以粉煤灰、磨细矿渣粉为掺合料,以孓T为外加剂,制作混凝土试样,并与空白混凝土作对
比性试验(表1)。
裹1混凝土试验设计方案
15升怩凝土各组分配合用量(kg)
序号
C S G W S_T I广B 粉煤灰 矿渣粉
l 5.06 2.48 18.5l 2.48
2 5.06 2.48 18.51 2.23 0.10 0.06
3 5.06 2.48 18.5l 2.48 O.10 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适应物理网络状态变化的成组应用资源分配机制研究及其应用研究.pdf
- 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天津市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前瞻研究.pdf
- 适应新形势,重新确定我国农垦系统改革与发展的新战略研究.pdf
- 适应新形势建立新的培训机制——浅析黄河基层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创新研究.pdf
- 适应新型城镇化战略交通运输发展对策分析研究.pdf
- 适应形势发展强化电力保卫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企业效益研究.pdf
- 适应性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方法研讨.pdf
- 适应性教学系统研究述评——对基于互联网的适应性学习环境的启示研究.pdf
- 适应性射线源调制减少锥束CT的辐射剂量研究.pdf
- 适应性子集度神经网络的电力负荷时间序列预测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