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结构学报(增刊)
of
Journal
Building Issue)
Structures(Supplementary
适用于型钢混凝土结构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试验研究及其力学性能分析
曾磊,郑山锁,吴敏哲,车顺利,张亮,邓国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型钢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具有优异抗震性能的结构体系,型钢与混凝土之间良好的牯结作用是保证型钢混凝土构件
中型钢与混凝土协调工作的基础。本文主要从解决耐久性及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同题的角度研制适用于型钢混凝土
结构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基于大量试验,分析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机理和工作性能,较系统地研究了今后型钢
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将会大量应用的C60一C10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高强高性能混
凝土的各种性能均较普通高强混凝土有很大程度提高,特别是提高了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文章给出了各种强度
指标回归公式并进行了细观分析。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结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细观分析
中图分类号:T0502.6文献标识码:A
andmechanicalonHSHPC toSRCstructures
study applied
Experimental analysis
ZENG Guozhuan
Lei,ZHENGShansuo,WUMinzhe,CHEShunli,ZHANG
Liang,DENG
ofCivil of,Mchitectureand
(School Engineering,Xi’anUniversity Technology,xi’且Il710055,China)
reinforeemem isakindofsteelandconcrete structurethathassmall
Abstract:Steel concrete(SRC)structure composite
and behavior.Thisfocuses01181,1 on and
excellentseismic strength
paper experimentalstudyhigh highperformance
structure.Themain isto enduranceofSRCstructureandsolvethe betweensteelandCOB·
toSRC objective
plied improve bond—slipproblem
ofC60一C100 and concretefileresearched.Theresults
crete.Themechanical hig}l indi,
properties highstrength performance experimental
carethatthe ofHSHPCismoreexcellentthanthatofno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天津市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前瞻研究.pdf
- 适应新形势,重新确定我国农垦系统改革与发展的新战略研究.pdf
- 适应新形势建立新的培训机制——浅析黄河基层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创新研究.pdf
- 适应新型城镇化战略交通运输发展对策分析研究.pdf
- 适应形势发展强化电力保卫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企业效益研究.pdf
- 适应性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方法研讨.pdf
- 适应性教学系统研究述评——对基于互联网的适应性学习环境的启示研究.pdf
- 适应性射线源调制减少锥束CT的辐射剂量研究.pdf
- 适应性子集度神经网络的电力负荷时间序列预测研究.pdf
- 适应循环经济需要大力发展绿色包装产业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