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初珐琅彩瓷的形成与艺术特征.docVIP

浅谈清初珐琅彩瓷的形成与艺术特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清初珐琅彩瓷的形成与艺术特征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清初珐琅彩瓷的形成与艺术特征 ◆ 何其乐 陕西省安康学院艺术系 725000;江西省景德镇市钟声学校 333000 结合地方教科书——陶瓷艺术章节,就景德镇陶瓷历史,浅谈传统陶瓷珐琅彩瓷。珐琅彩瓷属于釉上彩绘瓷,因将铜胎画珐琅彩料用于瓷胎上绘画,故清宫档案称之为“瓷胎画珐琅”,以别于“铜胎画珐琅”。珐琅彩瓷是清初专为皇家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瓷,它创烧于康熙末年,兴盛于雍正一朝,乾隆中期开始逐渐销声匿迹,存世时间仅有短暂的70多年。它虽为昙花一现,却代表了中国前所未有、至高无上的陶瓷艺术水平,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被世人誉为“彩瓷皇后”。 一、珐琅彩瓷的产生与发展 清初,圣祖康熙大帝思想开放,胸怀广阔,不仅恩准西学东进,让西洋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物理、医学、建筑、音乐、绘画等近代科学艺术传入中国,还开放海禁,允许中外商船进行海上贸易。西洋商人在把中国瓷器、丝绸和茶叶航运至欧洲的同时,又将法国的铜胎珐琅器、意大利的玻璃器等欧洲工艺品运销到中国市场。 康熙大帝对舶来的绚丽华美的法国铜胎珐琅器十分喜爱,特在内务府造办处设珐琅作,钦令在宫中效力的外用传教士马国贤和郎世宁采用法国珐琅彩料来研制珐琅器。但是,康熙晚年铜料紧缺,以瓷代铜为最佳方案,景德镇御窑厂胎薄体轻、釉质莹润的白釉瓷自然成为了清宫研发珐琅彩瓷的首选。清宫档案载:“雍正七年二月十九日,怡亲王交有釉水磁器四百六十件,系年希尧烧造……”寂园叟《陶雅》又云:“雍正官窑大小盘、碗白胜霜雪,既轻且坚……”这些文献记载印证了瓷胎画珐琅的白釉瓷均来自于景德镇御窑厂。 康熙27年,朝廷正式开始研制瓷胎画珐琅。其首先从景德镇御窑厂调入上等的白釉瓷,进京后在造办处上彩二次低温焙烧。经过反复试制,终于在康熙35年(1696年)烧造成功。但是,康熙珐琅彩瓷不但彩料全依靠进口,而且其工艺、装饰纹样仍保留着较浓的西方铜胎画珐琅遗风。 雍正王朝,珐琅彩瓷产量激增,进口料供不应求。怡亲王奉旨试炼珐琅彩料,并由精通工艺的郎中海望、员外郎沈嵛和唐英等人专门负责管理。参与画珐琅的有金昆、戴恒、杨振基等画院画家以及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等。雍正帝还多次降旨命令翰林院待诏戴临在珐琅彩瓷上题写诗句。雍正元年七月十二日,国产珐琅彩料试制成功,这标志着珐琅彩瓷进入了中国本土原料与中国文化全面结合的繁荣期。 乾隆前期,珐琅彩瓷在雍正的基础上仍继续烧造,珐琅彩料部分进口,而大部分彩料宫中自行烧制。但中期以后由于乾隆帝的兴趣偏重于景泰蓝器,因此瓷胎画珐琅不再受到重视,并逐渐销声匿迹。 关于乾隆珐琅彩瓷为何被称为“古月轩”,多少年来一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谜题。直到最近几年,研究古建筑的学者终于在圆明园旧图中发现了一组名为“鑑园”的建筑群中有“古月轩”。这一中国陶瓷史上的谜题首先由香港中文大学林业强先生的文章揭示于世。 二、珐琅彩瓷的时代精品 珐琅彩瓷属纯粹的宫廷用瓷,年产量不多,故存世量极少,尤如凤毛麟角般珍贵。目前收藏最多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尽管数量有限,但件件都是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其一,蓝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其二,黄地珐琅彩荷花纹酒杯。 其三,珐琅彩松竹梅橄榄瓶。 其四,珐琅彩墨竹纹碗。 其五,珐琅彩锦地开光“西洋人物”纹贯耳小瓶。 其六,珐琅彩缠枝花卉纹蒜头瓶。 三、珐琅彩瓷的艺术风格 珐琅彩瓷艺术特征主要突出在其彩料和绘画工艺上。珐琅彩瓷的绘画多半出自皇家纸绢画的画稿。清宫画师众多,如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冷梅、唐岱、高其佩等。他们的画稿被画工描绘在珐琅彩瓷上,形神兼备,风格显著。 康熙珐琅彩瓷多仿铜胎画珐琅色彩,主要有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以及写生花卉等,而且有花无鸟,更不见山水人物,流行红、黄、蓝等色地装饰。同时图案讲究对称,匠气十足,缺乏生机。施彩匀净是当时制品的最大特点。 雍正时期,除色地装饰外,写生画日益增多,“院画”的工笔画也流行开来。它以“院画”为底稿进行“勾、画、皱、染”,这是珐琅彩瓷独有的。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秋树八哥以及山水楼图等。因雍正爱好水墨和设色山水,故出现了赭、墨、蓝单色或双色画,并偶见“锦灰堆”画法。雍正朝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国产珐琅彩料的新时代。 乾隆时代,珐琅彩瓷绘画有长足进步。 其一,意大利画师郎世宁开始在珐琅彩瓷上采用阴阳向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