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烧伤患者早期微循环的变化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谈烧伤患者早期微循环的变化
徐长广(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204-02
【摘要】 目的 浅谈烧伤患者早期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微循环机能的正常是维持各器官正常生理功能的首要条件。在微循环中,内皮细胞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关键词】 烧伤 早期 微循环 变化
微循环通常是指由微动脉经毛细血管到微静脉这一段血管中的血循环而言。是循环系统最小功能单位,是心血管系统与组织细胞直接接触的部分,能够进行营养物质与代谢产物的物质交换。因此,微循环机能的正常是维持各器官正常生理功能的首要条件。在微循环中,内皮细胞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下面将烧伤患者早期微循环的变化分析汇报如下。
1 烧伤后局部微循环的改变
烧伤所致的局部微循环变化,因烧伤深度而不同,同一部位的烧伤,中心区与周围区的微循环变化也不同,而创面的最终结局与微循环的变化密切相关。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微静脉和小静脉的扩张,毛细血管血流淤滞、白细胞附壁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红细胞形态和功能改变;血小板黏附聚集、微小血栓形成;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内皮细胞出现裂隙;血管周围肥大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内颗粒数目及释放增多;局部神经末梢变性坏死,失去对小血管的调控。
1.1 I度烧伤以充血为特征,微动脉和微静脉均呈扩张状态,有时微静脉呈节段性扩张,毛细血管扩张充盈。
1.2 Ⅱ度烧伤,局部微动脉短暂收缩,随后扩张;微静脉扩张,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微静脉内白细胞贴壁黏附,内皮细胞肿胀,进一步加重血流淤滞;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1.3 Ⅲ度烧伤,局部微血管血流淤滞严重,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24小时内血管完全阻塞,出现一个”完全无血管期”。
1.4烧伤局部可形成3个区带。分别命名为凝固坏死带、淤滞带和充血带。
以Ⅲ度烧伤为例,中心区为凝固区,组织坏死,微动脉和微静脉有广泛血栓形成,毛细血管完全淤滞;边缘区为充血区,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缓慢;在中心区与边缘区之间为淤滞区,有广泛的微血管扩张充血,微静脉呈节段性收缩,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大量红细胞聚集,血流呈节段状,血流缓慢,部分微血管内有血栓形成。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淤滞区微循环障碍的转归,决定着烧伤局部损伤程度。如果微循环淤滞加重,血栓形成增多,则可发生全层皮肤坏死;如果微循环改善,阻止血栓形成,则可局部损伤减轻,范围缩小。
2 烧伤后全身微循环的变化
肺毛细血管逐步扩张,血流缓慢,3小时后变化显著,间质明显增宽,边缘模烧伤后全身微动脉和小动脉有2个时相的变化。先有一个短暂的收缩相,随后转为持续扩张相。收缩相时间的长短与血管收缩的程度和烧伤面积的大小有关。而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则始终处于扩张状态。微循环血流缓慢、血液淤滞是烧伤休克期的显著特点之一。
在背部烧伤20 %体表面积(Ⅲ度)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有一短暂的收缩,持续约15分钟,以后转向扩张;微静脉的口径则始终是扩大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还发现烧伤后肠系膜微动脉平均流速,伤后1分钟,即由伤前的(1.5plusmn;0.15)mm/s减慢至(0.87plusmn;0.28)mm/s,至2小时减慢至伤前值的64%。微静脉平均流速在烧伤后即见减慢,伤后2小时减至伤前值的59%。
3 烧伤后微循环血流的变化
烧伤后微循环障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红细胞聚集和白细胞黏附。不论是烧伤局部或远隔部位的微血管内,都出现红细胞聚集。兔背部Ⅲ度烫伤后30分钟,肠系膜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并逐渐加重;3小时变化最明显,毛细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呈粗粒状或”缗钱状”,微静脉内聚集呈”絮状”,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淤滞。
3.1造成烧伤后红细胞聚集的因素可能有:
3.1.1血液浓缩,血流缓慢是促使红细胞聚集的主要原因,当切变率低于50/s时即发生红细胞聚集,即血流速度减慢至(0.2~0.1)mm/s;
3.1.2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使原来红细胞之间电荷排斥力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红细胞电泳率在伤后l小时为伤前的78.64%,3小时为79.54%;
3.1.3血浆黏度升高,大分子蛋白增加红细胞之间的桥联;
3.1.4红细胞膜损伤,细胞膜黏弹性降低,变形能力下降,导致血流减慢。
3.2大鼠烫伤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谈测绘技术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doc
- 浅谈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展望.doc
- 浅谈测绘面积在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doc
- 浅谈测量工作在施工中的先驱作用.doc
- 浅谈测量在中山市快速公交建设中的应用.doc
- 浅谈测谎技术与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侦查.doc
- 浅谈测量设备检定周期与校准间隔确定.doc
- 浅谈济南长清公路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doc
- 浅谈济阳黄河企业抢险队正规化建设.doc
- 浅谈济阳黄河堤防道路裂缝损坏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doc
- 第4课《“飞天”凌空》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pptx
- 《句子成分与词性》课件-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pptx
- 第3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第1课《沁园春 雪》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 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课件-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 开学第一课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pptx
- 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pptx
- 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pptx
-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 第11课《三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最近下载
- 人脸识别门禁.pdf VIP
- 单一制和复合制课件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pptx VIP
- 创新创业基础(高职高专版)PPT教学完整课件.ppt
- 老旧小区弱电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数据脱敏处理与使用管理规则.docx VIP
- 和利时LE系列可编程控制器选型手册.pdf VIP
- 信息系统专职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docx VIP
- 英语课程标准研究与教材分析(第2版)课件全套 第1--9章 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的基本概念 ---英语教材难度分析.pptx
- 烹饪概论课件.ppt VIP
-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