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PPT.ppt

  1.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PPT

第五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第一节 概述;概述;鉴 别;What have been done in US ; 心跳呼吸骤停是最紧急事件。心跳一旦停止,全身血液循环立即停止,脑组织、心肌组织及全身各脏器缺血、缺氧,很快出现功能丧失和细胞坏死。一般来说,心跳停止后出现下列变化: 10Sec----意识丧失 30Sec----呼吸停止 60Sec----瞳孔散大固定 4Min----糖无氧代谢停止 5Min----脑内ATP枯竭 6Min----脑神经不可逆病理变化 因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在6Min内迅速给予基础生命支持术。;概 述;*;;;二、 心脏骤停的类型;;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 成人占80%,常见原因为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缺血,低血钾,药物中毒,触电早期等等。较易复苏成功 ;心室停顿(心室静止) ; 心室静止 常见原因为高血钾,室性自主心律或???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小儿心室静止约占78%,室性心律的发生率10% ) 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力。较难复苏成功 ;心电-机械分离;心电-机械分离 常见于广泛的心肌损害,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破裂,心包填塞或严重休克等。常是心脏处于“极度泵衰竭”状态,心脏已无收缩能力。较难复苏成功 ,为死亡率极高的一种心电图表现;心跳骤停结局;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四、心脏骤停的诊断;2000国际CPR指南最新规定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 心肺脑复苏 (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 ;现代心肺脑复苏术组成;生死时速; 指南的核心内容 ;;;*The sequence of BLS :;基础生命支持;● 判断心搏、呼吸骤停 1、检查意识 叫“先生!先生!﹝或小姐、朋友﹞您好吗?”轻拍肩膀 2、如无意识,开放气道(同时 呼救) 3、评估呼吸(不大于10秒) 看:胸部起伏 听:呼吸声 感觉:气吹到脸上 如无呼吸,开始人工呼吸 4、脉搏的检查(不超过10秒) 如10秒后仍无法确定有无脉搏,应开始胸外按压 ①有无意识 ②有无循环体征 ③有无自主呼吸 ④有无头颈部外伤            ;基础生命支持---快速识别;基础生命支持----呼救 ;基础生命支持----体位;基础生命支持----体位;C 人工循环 机制 1、胸泵理论 2、心泵理论 操作方法 1、体位 2、部位 3、姿势 4、按压频率 5、按压深度 6、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 并发症:肋骨或胸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压塞、肺挫伤、气胸、血胸、肝脾撕裂等 ;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机制:胸骨中下1/3加压, 增加胸内压(胸泵)或直接挤压心脏(心泵), 促使血液流向肺部及其他重要脏器 胸泵机制?心泵机制? 何为主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近年主张胸泵学说,总之有效;C胸外心脏按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按压部位:;按压方式:;有效按压的判断标准;按压幅度:》5cm 频率:》100次/min 原规定:80-100次/min 按压/放松时间:50% 按压/呼吸比:30:2 原规定:单人15:2,双人5:1 中间不换手;*;单纯胸外按压CPR;单纯胸外按压CPR;基础生命支持;气道异物梗阻的处理;● 患者体位   取仰卧位,如为软床,身 下必须垫一硬板或平地。 ● 畅通气道(A) 迅速检查口腔有无异物, 如呕吐物,假牙等,立即 予以清除。然后按以下手 法开放气道以保持呼吸道 通畅。 ;1、仰面举颏法 (最常用) 2、托下颌法 (双手抬颌法) 3、仰面抬颈法 (颈外伤忌) ;B 人工呼吸 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口对鼻的人工呼吸 口对口鼻 呼出气氧浓度16%, PaO2可达10.7kPa(80mmHg;*;人工呼吸;*;D 除颤 胸外电击除颤的位置常为前侧位:即前电极置于胸骨右侧锁骨下方,侧电极在左侧第4—5肋间(左乳头)左侧,电极中心在腋中线上。 电击能量:首次200J,第二次200—300J,第三次360J。 ;电击除颤 存活链的重要环节,提前到BLS阶段 2010指南要求: 院内3分钟、院外5分 钟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