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肠内、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处理PPT
肠内、肠外营养并发症
的护理
黑龙江省医院普外一科冷菲菲
肠外营养并发症
肠粘膜萎缩
置管并发症
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
①置管致猝死
②血胸、气胸、纵隔积液,心包填塞等。
③导管断裂
与深静脉置管有关的并发症: ①导管感染
②导管阻塞 血栓形成与栓塞
③导管脱落
高血糖症、低血糖性昏迷
电解质平衡失调
输液外渗、静脉炎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 定义
明确的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
导管培养阳性(半定量或定量)
拔除导管前外周血培养阳性
上述培养中分离出相同微生物
可能的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 菌血症+
插管部位脓性分泌物, 或
导管接头培养阳性, 或
导管血培养分离出相当于外周血培养5倍的微生物或培养阳性差异时间2小时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 定义
非菌血症导管相关性感染
导管培养阳性, 且为感染来源
没有发生菌血症
为排除诊断(没有其他能够解释感染的明显病灶, 且拔除导管48小时内感染表现缓解)
导管局部感染
导管培养(半定量或定量)
(不)伴局部症状(红, 痛)
没有全身炎症反应
减少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
教育
中心静脉插管车及必要的物品
感染控制措施
未遵从感染控制措施时停止操作
查房时讨论是否需要拔管
每月及每季度反馈导管感染率
护理流程
关于敷料更换过程中的要求
(1) 换药前洗手并戴干净或无菌手套
(2) 一般每24(12-72)小时更换敷料1次,如有敷料潮湿,松动或受到污染(痰液、雾化液、尿液等)时需立即更换
(3) 注意同时观察、记录穿刺点皮肤情况(有无红肿、液体渗出和脓性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 消毒剂:碘酒、碘伏或70%酒精
(5) 消毒范围:(目前使用棉签,是否使用无菌包,有待讨论)
(6) 敷料种类:按我科现有工作常规
(7) 更换后,敷料上注明更换日期及时间
护理流程
日常给药操作:
原则:尽量减少对CVC的反复操作,如加药、抽血等
(1) 尽可能减少通路上的三通,如不需要应及时撤掉(包括三通及泵管);
(2) 任何针对CVC的操作前必须洗手或使用消毒凝胶擦手,佩戴干净手套。同时用70%酒精或者碘剂消毒加药口,不使用时应及时封闭 ;
(3) 操作时取下的三通帽/肝素帽禁止握于手中或放置病床上,注意无菌保护;
(4) 尽可能避免从中心静脉输注血制品,如为必须,建议输血后肝素或盐水冲洗导管,若输液装置带有血迹,应予以更换。
护理流程
其它装置的更换
(1) 给药装置:每24小时更换输液装置、三通、肝素锁及肝素盐水。若连接装置被血污染应及时更换,禁止带血的三通保留。若输注脂肪乳剂,血液制品,更换间隔应当缩短。每6-24小时至少更换一次
(2) 测压装置: 4d
研究显示不超过72h是安全的, 故96h需更换一次换能器及其他配件(例如压力测压管,冲洗器等);
压力传感器尽可能采用密闭冲洗方法,减少不必要操作,不要使用注射器和三通阀进行开放式冲洗;
压力监测系统和液体输注途径尽可能分开
输液外渗
药物外渗表现
一般表现
外渗局部皮肤表现为颜色苍白红晕、继之肿胀、以静脉血管周边为主而穿漏部位迅速形成肿胀。
化学物质的外渗表现
钙、钾剂对静脉具有强烈刺激性,疼痛明显,易出现静脉条索状红肿。
外渗表现
血管收缩剂的外渗表现
以多巴胺为主的血管收缩剂,可出现静脉发白,条索延伸,如时间过长可呈条索硬化,甚而失去弹性,皮肤坏死
抗生素及肿瘤化疗药物的外渗表现
以上均多为高分子化学药品,在静脉使用时,造成针尖周围呈缺血苍白色,局部皮肤缺血,甚而坏死。
高渗液、营养物质外渗表现
此药品均为高渗药物,一旦外渗,即局部肿胀,血管红肿变黑,不易短时间恢复。
药物外渗对机体的影响
血管损伤
体液及细胞漏出,引起血管周围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致使管壁增厚、变硬,腔管缩小或堵塞,如20 %甘露醇更容易导致血管损害且不易恢复。
局部组织损伤
局部组织肿胀,由于炎症介质的作用及药物的毒性作用(如化疗药物) ,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如处理不当可造成瘢痕挛缩、关节僵直、功能障碍。
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由于输液大量渗出,超过皮肤扩张限度,致皮下组织压力增高,并压迫骨筋膜间隔使其容积变小,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神经、肌肉组织缺血缺氧,从而使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渗出液进入骨筋膜间隔,使其压力进一步增高,造成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最终造成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预防药物外渗的措施
避免引起药物外渗的原因
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
机械因素
感染和静脉炎
管理流程
湿敷、热敷
高渗液如50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营销现场作业安全工作规程(试行).docx VIP
- 专题4.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九大题型】(解析版).pdf
- 0的认识和加减法名师教学设计.doc VIP
- 2025年机场智能分拨行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docx VIP
- 电厂三级安全考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第三章清洗机械与设备.ppt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一讲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2025年版.pptx VIP
-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的节假日 大单元整体学历案教案 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docx VIP
- 家政服务家庭清洁卫生.ppt VIP
-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