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胸腰椎骨折选择治疗PPT
小切口侧前方入路 病例2 男性,45岁,外伤后腰痛伴下肢麻木3天 L1爆裂骨折 TLICS:7分 爆裂型2分 脊髓不完全 损伤3分 后方韧带负荷体可疑损伤2分 手术减压前后对比 病例3 病例4 前路手术适应症 椎体骨片向后明显移位至椎管严重狭窄 陈旧性爆裂骨折伴不全瘫 后路手术后前方致压物仍存在,且神经功能恢复不满意 前方致压的迟发性不全瘫 前路手术适应症 “三柱骨折”是否能采用前路手术 “三柱骨折”采用前路手术的条件 AO分型B型 爆裂骨折Denis分型A-C型 LSC评分大于7分 A型:前柱压缩骨折 B型:两柱骨折伴或不伴前后柱横断损伤 C型:两柱骨折 爆裂骨折Dems分型 A型:严重的完全纵向垂直应力所致的上/下终板均破裂的骨折 B型:不完全纵向垂直或略带前屈应力所致的上终板损伤 C型:下终板损伤,作用机制与B型相似,但比B型少见 D型:轴向应力伴有旋转暴力 E型:轴向应力伴有侧向屈曲 侧前方入路 胸椎:经胸膜腔或胸膜外途径 胸腰段:胸腹联合入路 腰椎:腰膜后途径 侧前方入路有点 暴露充分,减压彻底 不影响脊柱后柱结构 减压、植骨、固定同时进行 一期恢复脊柱稳定性 侧钱方入路缺点 创伤较大,出血较多 手术原则 减压+纠正畸形+植骨+内固定 手术复位 纠正阶段后凸畸形 提供利于神经组织恢复的最大空间 预防侧凸畸形的发展:12° 矢状面指数SI概念+脊柱后凸畸形-正常外形 融合或非融合? 融合可造成临近节段退变及假关节形成影响脊柱活动性----非融合或最小限度的融合技术 长阶段内固定+短节融合 短节段固定+融合 短节段固定+非融合 +短节段融合 常节段固定+端节段融合:至少固定伤椎上下各两个节段,行伤椎节段融合 长节段固定增加脊柱稳定性可靠 内固定取出后非融合节段活动性可得到恢复 融合/非融合 短节段固定:固定伤椎上下各一节段 非融合组为防止断钉在一年后取出内固定融合Vs.非融合 后凸角的纠正程度、下腰痛评分上无明显差异 但非融合组脊柱过伸过屈位活动度较大、椎体高度丢失较少 非融合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供骨区并发症 植骨原则 植骨融合技术与内固定技术同样重要 融合失败则内固定终将失败 结构性移植骨或植入物支撑 细致的去皮质、小关节面关节切除和大量自体骨移植加强融合 内固定器的目的 复位:矫正畸形、维持矫形 固定:维持脊柱稳定 最终达到脊柱骨性融合 骨质疏松患者的手术策略 前路策略 钛网植骨:自体骨或人工骨填充 选用具有角度稳定性的前路内固定系统 后路策略 椎体增强技术 使用椎弓根螺钉并椎板钩固定 手术时机 不完全脊髓损伤:一周以后 进行性加重:急诊 合并脊髓完全损伤,伤后2周左右进行 手术侧的选择 胸椎:上端:左侧 下端:左侧 腰椎:左侧 选择病变严重侧 注意节段血管 侧前方内固定 Kaneda Armstrong 89年加拿大 Dumn Kostuik-Harrington Z-plate Centaur Profile MacsTL 手术技巧 测量螺钉长度 打孔 腰桥复位 体位的摆设 撑开的复位 测量植骨块尺寸 嵌入植骨块 完成后的结构 * 董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 前言 胸腰椎骨折是否手术? 手术目的? 选择何种手术? 何时手术? 手术入路 病例 保守治疗 争议较多 Guttman等强调非手术治疗,椎管受累与神经损伤缺乏明确相关性,保守治疗骨块吸收,椎管重新塑形。 Tezer等认为只有后方韧带复合体及神经系统完好才可考虑保守疗法。 Farcy等认为伤椎后凸成角的程度(SI)较小才可考虑保守疗法。 定性的判断 是否并发有脊髓受压或神经损伤 是否存在不稳定 脊髓不稳定:脊柱在生理负重情况下维持椎间关系的能力丧失 急性不稳定:骨或韧带断裂引起 慢性不稳定:畸形不断发展的结果,可以引起疼痛、神经损伤 碎片位移 (轴位CT) 1分-碎片位移较小 2分-碎片位移至少2mm (50%面积) 3分-碎片位移至少2mm (50%面积) 需矫正的后凸角 度数(侧位片) 1分 后凸角=3° 2分 后凸角4°-9° 3分 后凸角=10° Load-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 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 包括3个方面 骨折形态 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完整体 神经损伤情况 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分值,最后将3不分的分值相加 总分可作为选择治疗的依据 骨折形态 压缩型 轴向压缩,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