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药药剂员-药事管理
内容 1、机构与人员 2、文件与验证 3、厂房、设施与设备 4、生产过程管理 5、产品售后管理 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20007年7月1日发布 第二节 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 一、医疗机构药品的分类管理 (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1917年 1938年 1944年 1989年 1983年 英国《国防条例》:生活绝望的军人凭医师处方购可卡因 美国规定磺胺药、其他危险药如麻醉药品由药师指导使用 《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明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 英国实行非处方药审批 一、药品分类管理概况 英国《危险药品法》确认凭医师处方购药的规定 1920年 1951年 美国《处方药修正案》 规定处方药的标准 WHO推荐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形成 1935年药学家们发现磺胺的抗菌作用,各种磺胺片剂、胶囊相继问世。1937年美国一家制药公司的主任药师瓦特金斯为使小儿服用方便,用二甘醇和水作溶媒,配制色、香、味俱全的口服液体制剂--即磺胺醑剂(含有粮和挥发油或含主要药物的酒精溶液的制剂,简称醑),未做动物实验(当时美国法律是允许的)。1938年磺胺醑剂造成107人中毒死亡。后来动物试验证明磺胺本身并无毒性,而造成中毒死亡的是工业用的二甘醇。美国联邦法院以在醑剂中用二甘醇代替酒精,掺假及贴假标签为由,对该制药公司罚款1688美元,主任药剂师瓦特金斯也在内疚和绝望中自杀。这就是在美国当时震动较大的“磺胺制剂”事件。 一、药品分类管理概况 (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保证人们用药安全有效 提供控制药品费用的依据 提高药品监管水平 促进新药开发 意义和 作用 一、药品分类管理概况 确立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规定处方药分为甲类和乙类; 处方药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管理规定》(暂行)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 行政规章 《药品管理法》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三)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制度 1、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易产生依赖的药品。 2、国家批准的新药 3、使用时有附加要求,自我用药不安全,需医药工作人员指导的药品。 处方药的特点 违法行为及(相对方) 行政处罚 其他处理 法律、法规条款 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许可证、或者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以欺骗手段取得许可证或者药品批准证明文件者 1.没收违法所得 2.罚款:违法所得1-3倍;或2-3万元罚金。 3.情节严重吊销许可证,或者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1.吊销许可证,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2.罚款1-3万元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年内不受理申请 药品管理法 第82条 药品管理法第83条 违法行为及(相对方) 行政处罚 其他处理 法律、法规条款 未经批准在城乡集贸市场设点销售药品或超经营范围销售 个人设置门诊部、诊所供药超范围品种 未依法办理许可证变更仍继续从事药品生产、经营的 依照药品管理法第73条规定处罚 依照药品管理法第73条规定处罚 依照药品管理法第73条规定处罚 实施条例 第65条 实施条例 第67条 实施条例 第74条 2 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应承担的法律 责任 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 其他法律责任 法律、法规条款 生产、销售假药的企业、医疗机构 1.没收假药和违法所得 2.并处罚款:药品货值金额2-5倍 3.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4.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5.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药品管理法 第74条 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 其他法律责任 法律、法规条款 生产、销售劣药的企业、医疗机构 1.没收劣药和违法所得 2.并处罚款:为药品货值金额1-3倍。 3.情节严重,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撤消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吊销许可证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药品管理法 第75条 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 其他法律责任 法律、法规条款 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的情节严重的企事业 为假药劣药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 1.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10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2.对生产者专门用于假、劣药的原辅料、包材予以没收。 1.没收违法收入 2.并处罚款:违法收入的0.5-3倍 药品管理法 第76条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 其他法律责任 法律、法规条款 擅自委托或接受生产药品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