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_十七年_乡村叙事的_神话_症候_以_三里湾_创业史_第一部_艳阳天_为线索的考.pdf

_十七年_乡村叙事的_神话_症候_以_三里湾_创业史_第一部_艳阳天_为线索的考.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十七年_乡村叙事的_神话_症候_以_三里湾_创业史_第一部_艳阳天_为线索的考

2010/5·文艺争鸣·史 论 史论 “十七年”乡村叙事的“神话”症候 ——以《三里湾》、《创业史(第一部)》、《艳阳天》为线索的考察 杨位俭 1952年的春天,赵树理又来到他熟悉的太行山 小说的主线——“变工队”是边区在土改后推行的一 里“深入生活”,他在山西长冶专区一个叫川底村的 种生产互助形式,这种“变工队”形式就是后来互助 地方和农民“在一口锅里搅了两年的稀稠”,他所了 组、合作社的初级版本,它通过有组织地调动和分配 解到的“互助组”转化为“合作社”过程中出现的问 生产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实践推行 题,构成了日后小说《三里湾》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中也得到了不少贫农的拥护;作者在创作 《创业史 《三里湾》写成于1955年上半年,在《人民文学》上连 (第一部)》时所处的政治环境与《三里湾》时期的赵 载以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是针对这部小说,赵树 树理已有明显不同,这个时候关于合作化的论争已 理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旧人旧事了解得深,新人新 尘埃落定,人民公社化也已经基本完成,“大跃进”还 事了解得浅,写旧人旧事容易生活化,而写新人新事 在热火朝天进行,虽然这部小说只写到互助组转为 () 1 就免不了概念化,因此“积极面”写得有些不够 。放 初级合作社就结束了,但此时的柳青对于“上头”政 在1955年前后中国农村变革的大背景下,《三里湾》 策的把握显得更为驾轻就熟,所以对于官方政策的 的这种“不足”恰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相对可靠的 诠释也更为直白,互助组时代不过是小说所建构的 经验起点,或者说叙事结构的相对参照——一端连 宏大历史叙述中的一个必然被超越的阶段,因此相 接着比较“真实”的生活经验,而另一端则是“虚幻” 对于赵树理而言,叙事文本中的“积极面”也就更多 ( ) 4 的想象,尽管文学中对于所谓“真实”和“虚幻”的界 了一些。相比较前面两部小说,《艳阳天》更加具有 定并没有非常准确的量化标准,但是具体到某个时 阶级斗争示范教材的价值,小说全部三卷完成于文 段的某类题材,尤其是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的文本 革前夕,它以1957年前后京郊的一个农业合作社为 ——譬如配合政治任务来描写合作化进程的小说,在 背景,描绘了惊心动魄的农村“生活战场”,故事的结 解读时“生活经验”仍是不可或缺的参照维度。另一 局当然是代表新生力量的青年群体和农业社获得决 部进入我们考察视野的是柳青的长篇小说 《创业史 定性胜利,而隐藏的“阶级敌人”原形毕露,然后被彻 () 2 (第一部)》 ,和赵树理创作《三里湾》的情况比较类 底打倒。这三部作品的叙事场景和观照对象相对接 似,这部小说是柳青在汉中平原一个叫皇甫村的地方 近,写作时间上又存在着次序性的间隔,所以在叙事 亲身参加合作化之后的创作。其实柳青早在陕甘宁 特征和观念变迁的考察方面可成线索,基于当时文 () 3 中 边区时期出版的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 学创作中的“政策含量”及其卷入的复杂现实冲突, 就深入描绘过农村合作化早期的复杂矛盾和斗争, 它们已经与“十七年”的历史构建以及政治话语实践 84 杨位俭 ·“十七年”乡村叙事的“神话”症候 密不可分,这些乡村叙事作品也无疑构成了普通大

文档评论(0)

5611907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