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汗法的治疗体会.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病汗法的治疗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温病汗法的治疗体会 侯逸凤(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妇幼保健所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中图分类号】R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030-02 【摘要】目的 辩证运用中医汗法,是温病初期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在具体运用上,采用辛凉解表辛温解表,宣化表湿,滋阴发汗等四种治疗方法。结论 汗法是温病治疗方法中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温病 汗法 汗法是中医治法,属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中的一种。汗法是运用各种发汗药物,组成一定的方剂来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当邪在皮毛肌表,还没有入里之际,就可采用汗法,使邪从表解,以控制疾病的传变,达到早期治愈的目的。这是适用于一切外感疾病初期的治法。 汗法在温病中也是常用的一种治法。凡是温病初起,发热而恶寒,邪在卫分者,皆可用汗法来解除表邪,故又称解表法。叶天士在《温热论》里说,“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后来,吴鞠通也推衍其义,提出三焦论治,指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意即上焦部位最高,接近于表,适用于如羽毛那样轻演升浮之剂。这里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以及治“上焦如羽”都包括了汗法的意思。 凡温病初起,邪在上焦,具有手太阴肺或卫分症状者,就可用汗法(解表法)。在具体运用上,由于病人的体质不同,感邪的轻重不同,或有兼证夹证不同,所以解表法中又有辛凉解表、辛温(微)解表、宣化表湿、滋阴发汗的不同,兹分述如下: 一、辛凉解表:其作用是宣泄肺热,透热达邪。凡邪在肺卫之表,有发热、口微渴、咳嗽、恶风寒、无汗或汗出不畅、脉浮数、苔薄白、舌边尖红赤等邪在卫分的表热证,皆可用本法。代表方剂如银翘散,桑菊饮等 辛凉解表法系根据《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而来。刘河间曾说:“不知辛凉之剂,大能开发郁结,不惟中病令汗而愈,免致辛热之药,攻表不中、其病转甚”。《保命集》。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亦赞成刘河间的辛凉解表之法。后来陶节庵也提倡辛凉解表。并把辛凉和辛温两法明确区分开来。以后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正式提出:“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银翘散为温病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的治疗方剂,以及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的辛凉轻剂桑菊饮为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以后各医家都认为银翘散、桑菊饮为辛凉解表的代表方剂,并在临床上亦的确收到很高的疗效,为后人所推崇。 二、辛温(微)解表:辛温解表指的是辛偏微温的解表方法。凡邪在卫分初起有恶寒、头痛、少汗、苔白、脉浮,热象尚不过甚的证候,都可用本法。常用代表方剂如杏苏散、葱豉汤等。 温病运用辛温解表法是一种变法。如冬末春初,气候较冷,表寒外束,内热蕴遏不得外达,可用辛温之剂以解表寒,表寒解后,再处理内蕴之邪热。 《温病条辨》中提到:“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这里说的桂枝汤可用杏苏散或葱豉汤代之。待表邪一解,仍用辛凉解表以透邪外达,这种临床辨证用药慎用辛温的经验值得借鉴。 三、宣化表湿:该法多用于湿热证,当湿遏卫阳之表,而见恶寒、发热,身重、胸痞、口渴不多饮、苔白腻、脉濡缓等症,则可用宣化表湿之方,如苏羌达表汤或藿朴夏苓汤之类 当湿遏卫阳之表,见有头,痛恶寒、身重,苔白不渴等症,治法上不宜用辛温发表或苦寒攻下,误用之则令神昏目瞑或洞泄下利。湿性粘腻不易汗解,只能用宣化之法以去表邪。吴鞠通用三仁汤宣畅气机以化湿。薛生白在《湿热病篇》用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味,均有宣化表湿之意。《通俗伤寒论》的苏羌达表汤适用于“伤寒挟湿”病证;《感证辑要》之藿朴夏苓汤能宣化气机以解表湿,亦属于湿热证之汗法。 四、滋阴发汗:病人体质素虚,里热偏盛,而又有表邪外束,具有灼热、自汗、口干齿燥、舌红赤、脉数、微恶风寒,治法可用滋阴发汗法。代表方剂如加减葳蕤汤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指出:“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这是指温病热盛伤阴,阴精易伤,汗无原料,若误用辛温发汗峻剂,如麻桂之类药物,必导致耗血动血,热闭心包的变证。汗是以阴精为原料,阳气为运用,如阴精充足而阳气不足,则汗不能自出,阳气有余而阴精不足,强行发汗,则会发生上述变证。所以凡有风温而外有表邪、内有阴虚内热之证,当以滋阴以发汗;使邪去而不伤阴。 戴北山说:“邪热必有着落,方着落在肌表时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