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应麟青紫合剂治疗小儿湿疹经验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王应麟青紫合剂治疗小儿湿疹经验
陶 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 100010
【摘 要】 湿疹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本文从病因病机、气血脏腑辨证、治疗方法等方面总结王应麟教授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经验。认为婴儿湿疹首要病因在母亲,多是出生前后从母体传带的,因母所致,其病因多为血分有热有毒史,治疗从“血”论治,以其家方“青紫合剂”为核心随证用药。用药特点咸寒甘淡,酌用苦寒,强调耐心服药,内服外用并重。
【关键词】小儿湿疹;青紫合剂;王应麟
【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125-01
王应麟, 我国知名的儿科临床专家,为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至今已从医50余年,出身于中医世家,为京城“小儿王”第四代传人。本人有幸拜王老为师,侍诊抄方学习二年余获益甚多。现将老师治疗小儿湿疹经验简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湿疹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诸病源候论》记载: “小儿五脏有热,熏发皮肤,外为风湿所折,湿热相搏身体,其疮初出甚小,后有脓汁浸淫渐大,故谓之浸淫疮也。”此病在中医文献中因皮疹形态不同、发疹部位不同,而有很多病名,古人称之为“浸淫疮”、“旋耳疮”、“栗疮”等等。”发生于1 岁以内的哺乳儿的婴儿湿疹,中医称之为“奶癣”。古代医家对本病认识较早亦较深刻。如《外科正宗?奶癣》记载: “奶癣因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煿,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滋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指出奶癣的发病与禀受胎温热毒密切相关。《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癣候》曰: “小儿面上,癣皮如甲错,起干燥,谓之乳癣。言儿饮奶,奶汁渍污儿面,变生此症。”《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 “胎疮,此症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乳癣,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 有误用烫洗,皮肤起粟,搔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
王老师在前人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小儿湿疹由先天禀赋热毒蕴于血分,后天饮食喂养不当,伤及脾胃,致使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又兼外受风邪,内邪外风相搏,浸淫血脉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久形成毒火,发于肌肤腠理之间,故皮肤疹出色红,瘙痒或津水流溢。湿疹病位虽在肌表,但与内脏病机密切相关。
病理因素在于湿、热,湿热化毒化火,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标实为主。内因有素体本虚、心火、脾湿、肝风肝火等,外因则由风、湿、热三邪夹杂所致,内外两因相合,充于腠理,浸淫肌肤,血热肉湿发为本病。
2 临证体会
2.1从“血”论治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观察,强调从“血”论治,多从血热、毒火、湿毒、风燥入手。
应用“凉血清热,化湿解毒,除风止痒”的原则进行治疗,以其家方“青紫合剂”为核心随证用药。基本方药组成:青黛3克、紫草5克、草河车10克、土茯苓10克、白鲜皮10克、山慈菇6克。常用加减药如下:路路通、地肤子、白芷、防风、丹皮、地丁、赤芍。瘙痒尤甚加防风10克、地肤子10克;夜间痒甚,睡眠不安加钩藤10克、蝉蜕3克;皮损干燥、粗厚加路路通10克、赤芍10克。皮疹鲜红,瘙痒剧烈,渗出流水的皮损加白芷10克、丹皮10克、生地10克、地丁10克。
“青紫合剂”全方凉血解毒,选药以入肝经之品为主,组成中除白鲜皮外,青黛、紫草、草河车、土茯苓、山慈菇,均入肝经为血分用药。而加减用药亦本乎此原则,如路路通、防风、丹皮、地丁、赤芍均为肝经用药,能出入血分。
对于湿疹的外洗药物也选择活血、疏风、燥湿为法,以防风、生艾叶、透骨草、红花、白矾,加蒜辫子煎汤外洗。
故不论内服外用王老均不离从血论治的根本。
2.2咸寒甘淡,酌用苦寒
湿疹病程既长,凉血清热,化湿解毒,祛风止痒又为常法,为免久服伤脾胃阳气,尽量选咸寒甘淡代替直折伤阳、败胃苦寒之品,如:青黛、紫草、白鲜皮,俱为咸寒之品,土茯苓为甘淡之品,山慈菇甘、微辛寒。仅草河车苦,微寒,故既不伤脾胃,服药治疗不影响食欲,又口感不苦。比之芩、连、柏、胆草、苦参,口感尚能接受,充分照顾到小儿服药的依从性。并且青紫合剂的加减选药,亦尽量选择甘平或辛,微寒的配伍用药。如:甘,寒地肤子;辛,微甘,温的白芷;味辛,甘,性微温防风;苦平的路路通;味苦、微辛地丁,苦微寒的赤芍。
如本人在成人湿疹治疗过程中,常以龙胆泻肝汤、皮炎汤、除湿胃苓汤为主,曾有湿疹患儿就医,余曾以之治疗,虽部分患儿亦能见效,但小儿服之每每多见食欲下降,反胃、呃逆,损伤脾胃的副作用,更有甚者去儿科医治脾胃炎症,并由此中断湿疹的治疗。
2.3耐心服药,内服外用并重
小儿湿疹为各种原因所触发,食物、外界环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