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奴隶社会工艺美术.ppt
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公元前2100-公元前1600) 二、奴隶制的发展时期—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100) 三、①奴隶制的强盛时期—西周(公元前1100-公元前771) ②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第二节 青铜工艺一、青铜工艺的产生及铸造 概念 所谓青铜器,指铜锡合金铸成的器物,这种合金的颜色呈青灰色,因此得名,原始遗址中发现的铜制器具大多是纯铜制作,纯铜颜色呈褐红,所以有人曾认为在“青铜时代”以前有个“红铜时代”。纯铜质地软,不易做大型器物和锋锐有刃器物,并且熔点高。青铜熔点低而硬度高,宜制大型器和有刃器。另外,熔液流荡,铸浇时无微不入,与陶范保持密合,能铸出特别细丽清楚的花纹。 时间 铜器制作非始于夏商,史籍有所记载,地下发现也已逐渐证明。 青铜铸造工艺程序 1.模范注浆法 制范、熔液、浇铸、修正 2.失蜡法(熔模法) 二、青铜工艺的分期及特点 (一)育成期(商早期以前至公元前十四世纪前) 1、二里头文化期 (公元前1900-前1600年) (1)造型特点:如《狭流爵》、《圆钉纹斝》,基本的特点是流狭而较平,尾短、无柱,或有柱状的雏形,底平。体较扁,下承三足。体型分长体束腰式,长体分段式和短体束模式等数种。足有长短两类,长足为三角尖锥形,短足为三角段形,有些短足可能是使用损蚀所致。有的做成镂空状,是为二里头文化期的特点。 (2)装饰纹样:二里头文化青铜器一般无纹饰,但有些爵的杯体正面有一排或二排圆钉状纹饰。有的腹部有圆饼状突起,。虽然二里头文化青铜礼器上未见动物形纹饰,但二里头出土的青铜戈的内部,已有变形的动物纹饰,因而不能排除青铜礼器上出现动物纹的可能。 爵.夏,青铜,高22.5厘米,流尾全长31.5厘米,1975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河南偃师县文管会藏。? 素爵,二里头文化,1974年河南新郑望京楼出土,高15.4厘米,流尾长18.9厘米,新郑县文化馆藏。 铜爵夏(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高20.7厘米,1984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2、二里冈文化期(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 (1)造型特点: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 (2)装饰纹样:商代早期青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的兽面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 出现了浮雕,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极少有铭文,以前认为个别上的龟形是文字,实际上仍是纹饰而不是文字。 兽面纹爵????兽面纹爵,通高16.1cm,宽14.8cm,重0.24kg。1956年收购,是故宫博物院现藏青铜器中时代最早的器物之一.?爵椭圆体,口内侧有一圈唇边,长流,短尾,流口上有二小柱,束腰,腰下有一圈凸起的宽带,平底,底下有三锥足。腹饰兽面纹,无地纹。商代前期的爵型制淳朴,纹饰简单,铸造粗糙,是青铜器的初级阶段。 饕餮纹单柱爵,1954年河南郑州杨庄出土,饮酒器,商代前期,高18.7厘米,流尾长14厘米,河南省博物馆藏。 兽面纹斝 商代中期(公元前16-前14世纪)????斝是古代盛酒器,兼作祭神的祼器,是中国最早的礼器之一。此器敞口高颈,前有双柱作帽形,下有三锥足,足部与器腹相通。袋足的作用是为了在温酒时扩大受火面积,所以有温酒的作用。器物的颈、腹部各饰兽面纹。腹部兽面纹,双目突出,带有神秘感。此器形体高大,器壁匀薄,在口沿上有一周加厚的唇边,形成商代早中期青铜器的铸造特色。 兽面纹鼎,通高21cm,宽18.3cm,重1.04kg。????鼎圆体,深腹,薄壁,平口沿外折,口沿上有双立耳。腹下三扁足,足作夔形,首朝上,尾部作支点。颈部饰兽面纹,无地纹。????鼎是青铜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类器物,自考古学上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开始出现,一直沿用至明清时代,是青铜器中流行时间最长的器物。 弦纹盉????弦纹盉,通高21.2cm,宽14.7cm,重1.36kg。????盉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