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2008.10.16~ 19·南京)论文集
论限期治理的法律属性
—— 一个“法解释论” 的尝试
陈海嵩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武汉 430072 )
摘要:限期治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但限期治理的法律属性究竟为何,目前尚缺乏系
统、深入的研究。准确理解限期治理的法律性质,既有助于一些环境法理论问题的澄清,也有着重要的
实践意义。在法律属性上,限期治理既不是行政处罚的一种特殊形式,也不是行政强制,而是一种特殊
的行政命令。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目前的环境法研究多为“立法论”而鲜有“解释论” ,本文以行政法基本
原理为依据,以对具体法律条款的解释为中心,对限期治理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和辨析,是“解释论”研
究的一个尝试,以期能抛砖引玉,共同推进中国环境法学的发展。
关键词:限期治理 行政命令 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 立法论 解释论
限期治理制度是我国所特有的一项环境保护制度,是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和区域,由有
权机关依法限定污染者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对于逾期没有完成治理任务
的相对人,有权机关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于罚款,或者责令停产、关闭。一般认为,限期
治理制度的实施,切实解决了一批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力地缓解了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严峻
局面,其地位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各主要的环境法律、法规中都规定了这一制度。
从研究现状看,尽管学界对限期治理制度多有涉及,但是,限期治理的法律属性究竟为何,目
前看法并不统一,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一问题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准确理解限期治
理的法律性质,不仅有利于一些环境法理论问题的澄清,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助于解决限期
治理制度在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方家。
一、限期治理法律属性的不同观点
目前,环境法学界和实务界对于限期治理法律属性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行政处罚”说,即以为限期治理是一种行政处罚
该说主张,1989 年《环境保护法》和原先的各污染防治单行法中规定的限期治理是一项环境
行政管理措施,它所针对的对象是企业的严重排污行为,但这种严重排污行为并没有违法,不具有
法律制裁的性质,不是行政处罚。但在 2000 年《大气污染防治法》在法律责任中规定了限期治理
后,限期治理性质发生了转变,成为了行政处罚的一种形式。[ 1] 具体而言,有学者认为,新修订
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规定:“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
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根据该规定,向大气超标排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被法律所禁止。因此,
根据该法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违法本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
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一
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限期治理就成为行政处罚的一种形式,是对违反该法向大气超标排放
污染物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单位,由享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实施的行政处罚,具有法律制
裁的性质。[2 ]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00 年后修改或制定(如 2004 年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
2008 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的环境法律中,均将限期治理的规定放在其“法律责任”一章中,
如在新《水污染防治法》第七章“法律责任” 中,第七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
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
罚款。”据此,有学者认为,《水污染防治法》针对超标或者超总量排污的行为,以法律责任的形式,
规定“责令限期治理” ,是水污染防治领域行政处罚方式的创新。[3 ] 可见,根据前述学者的论证,
[1] 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四版),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96 页。
[2] 参见陈蓝图、李勋:“从新《大气污染防治法》浅析限期治理的性质及其意义”,载《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