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感染特点及新耐药问题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液科感染特点及新耐药问题PPT

血液科感染特点及新耐药问题; 血液病合并感染的特点;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 1695例血液病患者感染发生率; 血液科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种类; 血液科细菌感染特点; 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治疗原则;内 容;MRSA感染死亡率明显高于MSSA;MRSA在全球广泛流行;甲氧西林耐药和敏感葡萄球菌的耐药率比较%;甲氧西林耐药和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比较%;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耐药率比较%;Teicoplanin替考拉宁,壁霉素; 万古霉素;力奈唑胺;HA-MRSA 主要感染住院病人,几乎都是通过身体接触传播的,通常感染那些年纪较大、病情较严重、皮肤有伤口(例如褥疮)或有导管通到体内(如导尿管)的人,健康人很少会被感染。 CA-MRSA 能够感染健康人 拥挤的监狱中颇为流行 最近年在美国各地的城镇社区(包括洛杉矶、旧金山、纽约、波士顿、迈阿密等大城市)也出现了多次小规模爆发 男同性恋者,在皮肤接触中传染。 运动员、军人、小学生、新生儿也是高危人群。 据洛杉矶郡卫生部发布的消息,在郡监狱中有近千名犯人被感染,其中有66人需要住院治疗。在洛杉矶市发现数十名男同性恋者被感染,另有35名小学生入院治疗。 欧洲已检测到类似的病菌 07年11月:新华社记者内参报告,上海发现“超级细菌”感染患者 ;CA-MRSA;CA-MRSA世界分布图;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 呈逐年上升趋势;新名词解释; 耐万古霉素机制可能3种原因 原因之一; 耐万古原因之2:附属基因调节群Ⅱ多态性 (accessory gene group Ⅱ polymorphism);原因之3.vanA基因由肠球菌向金葡菌的转移;内 容; 2007年1231株肠杆菌属细菌耐药率(%);2007年3988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 07年12家医院3157株不动杆菌属细菌的耐药率(%);2007年12家医院118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 泛耐菌和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Pan drug Resistant Strains);KPC酶导致的泛耐药细菌; 舒普深独特组方有效针对不动杆菌 ; 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对不动杆菌 具有协同和相加抗菌作用; 不动杆菌易于在医院内传播,是正成为全球临床医生的巨大挑战被 称为阴性杆菌中的MRSA 不动杆菌的感染发生率及耐药率均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对包括碳氢酶烯耐药的泛耐株出现明显上升 舒普深独特组方对不动杆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2005年CNET耐药监测表明,不动杆菌对舒普深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其它抗生素 舒普深+美满霉素治疗不动杆菌感染在中国具有成功经验,明显高于其它治疗方案 ATS指南推荐舒巴坦复合制剂治疗不动杆菌感染 ; 血液科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 若干问题的探讨;化疗 粘膜屏障的破坏 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念珠菌定植 细胞免疫低下;菌群失调;屏障破坏;;Martino R, Subira M. Ann Hematol. 2002;81:233-243. Fluckiger U et al. Swiss Med Wkly. 2006;136:447-463.;;院内真菌感染比例及流行趋势;侵袭性曲霉患者在血液科最为常见; 大多数霉菌感染发生在化疗的早期阶段;住院时检测1;粘膜; HSCT受者真菌易感因素; IFI 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IFI / IFD;接受其他T细胞免疫抑制剂治疗 ;临床特征;真菌学;=; 真菌感染诊断;IFI--确诊; IFI--CT影像学特征;PET / CT Scan;真菌抗原检测--半乳甘露聚糖(GM);半乳甘露聚糖(GM)临床应用;真菌抗原检测--(1→3)-?-葡聚糖(BG);(1→3)-?-葡聚糖(BG)的临床应用;真菌特异性核酸检测--PCR;;预防治疗的适??人群;预防治疗的药物选择;重要性 : IFI诊断困难、预后差 治疗及时效果才好 经验治疗的指征: 粒细胞减少 (0.5 x 109/L) 不明原因发热 (38°C) 3 - 7 天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 ;;抢先治疗策略; 临床诊断治疗的药物推荐;高危患者的治疗计划; IFI 诊断及治疗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预防性治疗;“IFI” 诊断及治疗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小结与展望;谢谢 !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