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子生物学本1-绪论
杨焕明 教授,中科院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 华大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 不要小看这 1% ,它代表着中国科学家在未来的基因工程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上,已经刻上了中国人的名字。通过参与这一计划,我们可以分享数据、资源、技术与发言权,最终来开发我国自己的基因资源。 上课内容 1.绪论 2.染色体及DNA结构 3.基因及基因组学的特征 4.DNA的复制与修复 5.生物信息的传递 6.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7.疾病与人类健康 8.基因与发育 9.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分子生物学发展史 准备和酝酿阶段(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 )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 初步认识生命本质并开始改造生命的深入发展阶段(70年代 —— ) 生物 生物 * 1952年,Hershey-Chase噬菌体实验 肺炎双球菌感染小老鼠实验 由图可以清楚的看出事先加熱殺死的S型菌+活的R型菌混合注射到老鼠体內,會使得老鼠死亡,這就代表著活著的R型菌已經转型变成S型菌了 体外实验的证据:Avery-McCarty实验 由上图可知,只有DNA可以使R型菌转型成為S型菌,所以DNA为遗传物质 Hershey-Chase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重要证据 噬菌体结构 DNA双螺旋的发现 F. Crick J. Watson 50年代世界上研究DNA主要有3种类型 1 结构学派主要以伦敦皇家学院的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R.Franklin,1920-1958)为代表 2 生物化学学派则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鲍林为代表 3 信息学派则以剑桥的沃森—克里克为代表(严格地说沃 森更多的属于信息学派)。 结构学派主要是通过X-衍射弄清DNA的分子结构;生化学派则研究DNA,研究生物大分子在细胞代谢和遗传中如何相互影响及其化学构成;信息学派则研究信息如何在机体世代间传递及信息如何被翻译成特定的生物分子。 沃森1928年生于美国芝加哥,少年时期聪颖勤奋,学习成绩优秀。16岁中学毕业升大学,不幸未被哈佛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录取,只能进入印第安纳州立大学。他开始学动物学,并对鸟类极感兴趣,1947年参加了密执安大学高级鸟类和植物系统学习班。 据大学时他的胚胎学和无脊椎 动物学老师韦斯(P. Weiss)回忆:“ 他从来不作笔记,但在课程结束时, 他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沃森偶然读到薛定锷(E.Schrodinger, 1887-1961)著名的小册子《生命是什么?》后,进入分子病毒学家卢里亚(S.E. Luria, 1912-)教授的实验室,因为萌发“发现基因的秘密”的想法。 卢里亚和德布吕克(M. Deblbruck, 1906-1981)猜想,“假定病毒是一些分子,那么要实现基因复制,研究病毒复制看来是关键性的”,所以正在从事噬菌体的研究。1942年赫希尔(A.D. Hershey, 1908- )也参加了进去,组成了有名的“噬菌体研究小组”。 沃森当时求学的系主任是穆勒 (H.J. Muller, 1890-1967) 教授,摩尔根门下的杰出学生、诺贝尔奖得主,曾用X射线诱发果蝇基因突变而大鼎鼎。因为沃森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科学鉴别力,他没有师从穆勒,去作果蝇的研究,“果蝇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相反许多最优秀的比较年轻的遗传学家都在从事微生物的研究”。 聆听德布吕克和卢里亚畅谈通过噬菌体研究去捕捉遗传信息的目标和方法,沃森完全被这种思想“钩住了”。1948年夏他赴冷泉港参加了噬菌体的暑假学校;22岁时他以X射线对噬菌体产生突变的影响研究获得博士学位。 1944年 艾弗里(O.T.Avery,1872-1955)等人发表了的关于“转化因子”的重要论文(证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DNA是遗传物质)。沃森的导师卢里亚有天才的的直觉“DNA闻起来象遗传物质”,所以强烈意识到“进一步实验将表明一切基因都由DNA组成”,而了解DNA的化学结构可能是了解基因如何复制的关键一步。为了进一步揭示DNA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的关系,他被送往丹麦哥本哈根去进修生物化学。 然而到那里以后,他发现该地的研究目标不明确、任务泛泛很难做出成绩。 1951年5月,他赴意大利参加生物学讨论会,听到了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M.H.F. Wilkins,1916- )关于DNA的X-衍射报告,第一次看到了DNA结晶的衍射照片,又得知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正在做蛋白质结构的X-衍射分析,便决定赶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