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牦牛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pdf

四川牦牛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2卷增刊 中国牛业科学 ChiUaCattleScience Jul 2006年7月 2006 文章编号:1001—9111(2006)增刊.0145.04 []Ill牦牛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刘勇涛,江明锋,邓康云,陈智华,文勇立,王永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我国是拥有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9)1I省是继西藏、青海之后我国第三大牦牛生产 区。长期以来,9)1l省的牦牛产业是采取的粗放型农业经营方式,以消耗大量的资源与破坏 环境为代价换取农业的低水平发展,很不利于我国9)1l省牦牛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入 WTO以后牦牛业既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又会有难得的机遇。9)1l牦牛业该如何利用优势、 规避劣势,并最走限度地发展,本文从利弊、长短及其对策分析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四川牦牛业;可持续发展;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823.2 文献标识码:A 万hm2,是全省草地畜牧业的主体,也是全国五大 1我国牦牛业的发展情况 牧区之一。四川省现有牦牛总数400万头以上,占 牦牛是在高寒、缺氧、枯草期和冰封期长达半 世界牦牛总数的28%,为我国牦牛总数的29.9%, 年左右的严峻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自 仅次于青海、西藏,居第三位。牦牛约占全省牛总 身适应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牛种。它具有十分顽强的 数的40%左右,主要分布在川西北海拔3000m以上 抗逆能力,其它家畜难以替代。 的高寒草地。牦牛能高度适应高寒地区生态条件, 我国是拥有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约有1370与人类最少发生争地、争粮,四川的牦牛,饲牧历 多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太都繁衍生息 史悠久,品质优良,它是四川藏族地区畜牧业经济 在我国藏区及周围海拔3000m以上的高寒地,常 的重要支柱,是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藏民族的生产 称为“高原之舟”,其余近10%的牦牛主要分布在 资料和生活资料。 蒙古、俄罗斯、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 2.2横向比较——四川省内阿坝、甘孜两个地区的 不丹等国家。牦牛约占我国牛只总数的1/6,主要分 牦牛业的情况 布在我国西部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 四川的牦牛饲牧业,又以甘孜藏族自治州最为 新疆等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在高寒地区,牦牛是最 发达,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高山草地开发利 主要的家畜和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牦牛业则是这 用早,是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地形呈 些地区经济的支柱。牦牛具有奶、肉、绒、皮等多 谷地和草原两大类型,是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向青 种经济用途,且奶、肉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牦牛的产 藏高原过渡地带,可利用草地831.5万hm2;气候 品由于来自高原地区无污染和它本身的野味特色 特点为亚热带到亚寒带再到寒带,一年四季表现为 正逐步受到人们的青睐。 长冬无夏,春秋相连,气候垂直变化大,昼夜温差 大;平均海拔高度在3500m以上,大部分降水量 2四川地区牦牛业的发展情况 为600~800innl,是典型的牦牛养殖适宜地区。牦 2.1纵向比较——四川牦牛在我国国内的地位 牛品种为谷地型九龙牦牛,全州牦牛存栏数是246 四川省民族地区天然草地幅员辽阔,自然资源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