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的青铜情缘.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半个多世纪的青铜情缘   她,没有上过大学,却拥有高级职称,登上了大学讲台;她,17岁进入上海博物馆,与青铜器结缘长达半个多世纪;她,靠勤奋和毅力成为中国著名的青铜器研究专家。她就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陈佩芬先生。   近日,听说陈先生来西安为“国家文物局铜器类文物进出境审核鉴定培训班”讲课,我们一行三人赶往西北大学宾馆采访了她。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陈先生却十分热情和健谈。她说每期《收藏界》她都仔细阅读,从创刊号到现在的杂志一期都不缺,全部摆放在书架上,因为她是《收藏界》杂志的顾问。虽然她没有给杂志写过稿子,但一直关注着杂志的成长和进步。陈先生的一席话,让我们见到名家时的紧张心情顿时释然,很快就进入了谈话的主题。      知遇良师 结缘青铜      1952年,成立不久的上海博物馆面向社会招录工作人员,刚满17岁的陈佩芬正在上高中二年级。陈佩芬的母亲特别偏爱她,在姊妹中只能去一个人的情况下,给她报了名,并很快被录取上班。走进博物馆后,她就被那些花花绿绿、斑驳离奇的古董艺术品吸引住了,全心身地投入到工作中。过了不久,班主任让和她同班的姐姐来找她回去上学,劝她说,你高中还没有毕业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陈佩芬已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婉言谢绝了老师和姐姐的劝说,放弃了读完高中、报考大学的机会,坚定地留在上海博物馆工作。当时被录取的有200多人,陈佩芬是学历最高的一个,因为所有招录的人员中没有一个大学生,她被分配做文物品的编录工作。上海博物馆对新招录的这批人员很重视,专门安排博物馆的蒋大沂、郑为等教授为他们讲授历史和文物知识。在这里,陈佩芬感到博物馆就像一所学校,既能学到许多历史及文物知识,又能接触到那些精美的文物艺术品,这一切对年轻的陈佩芬充满了吸引力,使她更加珍惜这份工作,庆幸上天赐给自己这么好的机遇。   1959年,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与上海博物馆合署办公,成立了征集编目组,吴朴营任组长,陈佩芬是副组长。征集编目组主要负责文物的征集和编目造册,这是博物馆非常重要的岗位。上博当时决定有计划地培养年轻的业务骨干,陈佩芬有幸成为馆内挑选的四个年轻人之一,从这时起她就把青铜器研究作为自己的目标。馆领导指定蒋大沂为陈佩芬的指导老师。蒋大沂(1904-1981年),江苏苏州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国学系。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陈列部主任、上海同济大学副教授、华东文化部文物科科长,上海博物馆地方历史研究部、陈列部副主任、主任等职务,在青铜器及古文字研究方面卓有成就。蒋大沂初次见到陈佩芬,觉得她历史知识和文物基础差,担心她干不了青铜器研究工作,就有意考察她的毅力与决心,他让陈佩芬用毛笔抄写容庚先生的《金文篇》和郭沫若先生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陈佩芬生性倔强,她知道要想成为蒋先生认可的弟子,自己就要争一口气。于是她利用业余时间,以顽强的毅力,花了近半年时间终于抄完了这两本书,并装订成册,呈送给蒋大沂先生。蒋大沂看到陈佩芬在学习上有恒心,也有毅力和志气,从不收徒的蒋大沂破例将陈佩芬收为“开山”弟子。陈佩芬也是蒋先生唯一的“关门”弟子,因为他一生中只收过陈佩芬一人为徒。就这样,陈佩芬在蒋先生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许多文物、历史及青铜器方面的知识,为以后从事青铜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蒋大沂对陈佩芬的勤奋和好学很赞赏,他向陈佩芬特别推荐了马承源先生。马承源(1928-2004年),浙江镇海(今宁波)人,1952年毕业于大夏大学,历任上海博物馆保管部、陈列部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被誉为“中国青铜文物鉴定第一人”,是我国商周青铜器和古文字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马承源当时担任上海博物馆保管部主任,主管文物征集和青铜器研究,他和陈佩芬的征集编目组正好在同一个办公室。当时马承源正在编辑一部青铜器方面的著作。陈佩芬在马先生的指导下,先后对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以及陈梦家的《西周铜器断代》等青铜器专著的照片进行了系列整理,并和同事每日练习青铜器的传拓,研究青铜器纹饰特征,同时对上海博物馆所藏的青铜器进行全面的梳理,对大部分有铭文的青铜器做了拓本。从那时起陈佩芬一直在马承源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青铜器研究,他们经常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参加各地的青铜器鉴定活动,一直到2004年马先生去世,两人合作时间长达50余年。在采访中,陈佩芬动情地说,蒋大沂先生是她从事青铜器研究的引路人和启蒙老师,而马承源先生则对自己从事青铜器研究整整引导了半个世纪。      因祸得福 不幸之幸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革”运动席卷全国,红卫兵“破四旧”风潮风起云涌,在抄家中,文物收藏品也成为“四旧”之一在扫除之列。上海博物馆所有的文物展览、征集、修复和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