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奇异写性情.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笔墨奇异写性情   2008年底2009年初,上海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南陈北崔――陈洪绶、崔子忠书画特展”,为观众呈献两位明代著名画家存世的精品佳作。论及中国古代人物画,“南陈北崔”都是绕不过去的人物。明代人物画的发展总体上落后于山水、花鸟画。相较之山水、花鸟画,在人物画中图画的表现力及意涵,较受限于图像本身,且人物画的功能,也限制了画家对绘画各种表现模式的自由探索,正如万历年间《五杂俎》所言:“今人画以意趣为宗,不复画人物及故事”。虽然在明代也有杰出的人物画家,如明中期的唐寅、仇英,但都是主攻山水,兼而作些人物。真正为人物画带来新生的画家出现在晚明。晚明人物画坛涌现出一批不同凡响的变异画家,其中丁云鹏和吴彬的道释画,以奇异的形象,开启了人物画新风。而被尊为“南陈北崔”的崔子忠和陈洪绶,则进一步追求夸张、奇古的造型,确立了变形人物画的风格,给后世以深远影响。      崔子忠、陈洪绶同以清雅高古、夸张变形、个性鲜明的人物画闻名,被时人称为“南陈北崔”。虽然二人在画史上地位相当,但陈洪绶在后世所受的青睐一向比崔子忠要高很多。其中原因微妙复杂,但毋庸置疑的是,崔子忠也是一位引人入胜且具有高度原创性的画家。   崔子忠(约1590―1644年),初名丹,字开予,后字道母,号北海,又号青蚓,山东莱阳人,后移居京师。崔氏家族虽至其父辈时已衰微,但崔子忠从小受过良好教育,曾是一名县学生员,却未能通过更高的考试或担任官职,最终退而成为一名画家。崔子忠性格颇异于常人,属清高孤傲之奇士,钱谦益称其“形容清古、望之不似今人”,很少与人往来。作画自娱却不愿意卖画为生,故一生穷困潦倒,闲时以种花、养鱼、读书为乐,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所以其绘画选材也多是文人雅韵、仙踪云迹之类。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藏云图》(图1)描写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事。画家没有直接描绘李白用瓶子装云这一细节,而表现的是诗人观赏云彩。画面深山沟壑,草木葱郁,山腰一团白云缭绕。诗人盘腿坐于四轮车上,缓缓行于山路中。诗人昂首凝视头顶云气,神态闲逸潇洒。一稚童肩搭绳牵车,一稚童肩负竹杖作引导状,二童认真伺候的神态刻画得非常细致。画中人物以“战笔”勾勒衣纹,用笔道健,自成一格。画轴中段一团云气缭绕,约占去画面三分之一,云气以流畅舒展、富有弹性的淡墨波浪线勾出,其中间用方折线提按一二,增强质感,描绘得若行云流水,或紧或松,飘忽灵动,而云气的缭绕又与人物衣纹的走势相呼应。前景与背景的树木山石的笔法结构,有着宋人山水风格。树木以“丫”形小树枝密密画满,用浓墨细密点苔,墨色浓郁灵秀,前后景点线密集却并不琐碎。画面中山石呈团状,用色浓重,又与用色淡薄的云气团叠交相呼应,使画中人物获得足够的张力,且团叠的山石给人形制上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因素能够增加想象的空间,兼而有大块飘忽灵动的云气将画面衬托出高远飘逸的意境。   与《藏云图》中画家以淡墨画出飘忽灵动、具不确定因素的大团云气不同,在另一幅现藏上海博物馆的作品《云中玉女图》(图2)中,云气的质感明显增强或者说是夸大。图中大块云气弥漫翻卷,上有一位跣足玉女伫立凝视下界,目光专注而略带倨傲。玉女髻上戴冠,素袍微举,以示踏天而行,衣褶用笔清秀如行云流水,沉稳清逸。在崔子忠的人物画中,男子外形多方角,如之前所介绍的《藏云图》中李白的形象,而女子外形则要柔和许多。画轴中云气约占了二分之一,以波浪线密密画出云气,同时大幅度增加方折线的比重。云气中略用了卷云皴与乱柴皴的画法,别具质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夸张了云气卷涌的质感。这种确定性,使得画面主体突出,又给画面造成较强的装饰效果。全图惜墨如金,除玉女发冠必须用焦墨为之外,其余皆以较淡的线描勾勒、淡墨晕染,以烘托画中高古飘渺的意境。      崔子忠的人物造型在夸张变形中又不失古拙之意,《明画录》载崔画“容辞质茂,画亦追古,人物俱摹顾、陆、阎、吴”。又《图绘宝鉴续纂》云其“善人物,面目奇古,衣纹铁线,自成其格”。崔氏作人物多运用不断抖动震颤的线条,即是所谓的“战笔”,这是从五代大家周文矩的笔法变化而来,崔氏将此画法进一步夸张,在细劲屈曲、柔中有刚的基础上增加提按、走势的变化,更具古拙笔趣。在崔氏《苏轼留带图》(图3,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描绘的是苏轼与和尚佛印打赌而输玉带的典故。画中苏轼与佛印相对而坐,人物衣纹从下笔开始就运用小角度的方折,将整个衣纹化整为零,又辅以微妙的提按,形成强烈的个人风貌。苏轼的坐姿也适当运用了夸张扭转。画中苏轼下半身以全侧面出现,上半身则是以半侧面画出,而头部呈现的是四分之三正面。苏轼的座椅以颤折之笔勾出外轮廓,多方折棱角,显示出枝干日久年深的斑迹感。近景草丛岩石亦以方折笔画出,座椅、草丛岩石的画法都与人物衣纹相映衬。崔氏另一幅《伏生授经图》(图4),现藏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