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高清的曝光控制.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便携高清的曝光控制   在很多的杂志和摄影类书籍上,看到“正确曝光”这个词汇,或是用来评价作品,作为技术的或艺术的指标,或是形容该摄影师的“活儿”怎么样。不管是用数字相机还是传统相机,摄像机还是摄影机,只要你在从事影像拍摄这个事儿,就逃不过“正确曝光”这个紧箍咒。      两年前有一段时间,我对这个有些疑虑:怎么叫“正确曝光”呢?比如现在很多年轻摄影爱好者拍的日范儿照片,都微微过曝,按说这是不正确的,可它出来的调子就是这种带着点儿氤氲感的效果,再加上对取景和用光方式的控制,已然成为一种风格;也有同样一些照片,出于题材和表现手法的考虑,可以曝光不足一些,也成了一种风格。于是我得出了我的结论:没有“正确曝光”这个东西存在,每个摄影师在面对被摄物体的时候,都有他自己的曝光处理方式,于是我带着兴奋去问陈仲元老师:是不是这么回事。陈老师给了我答案:“你的这个想法没错,可是‘正确曝光’既是一种可以忽略的,同时也是一种不能抛弃的东西,创作层面上可以放开些,技术层面则要慎重对待。”也就是说,曝光首先是一个技术任务,需要摄影师在技术层面完成,然后才是正确掌握技术之后的发挥,各种非常规曝光是根据需要进行控制的结果,而不是撞上的。   曝光是获取影像过程中基础而重要的一步,得到正确的曝光,就需要通过摄影/摄像器材的一些辅助功能来调整和控制。有过一些摄像机使用经验的朋友,都对“斑马线”不陌生,也大概知道它是用来控制曝光的,具体一些的话,斑马线开到多少合适,如何根据斑马线进行控制,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数字高清时代,示波器和斑马线都是控制曝光的好帮手,我们来看看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们控制曝光。      曝光的概念      不论是曝光过度还是不足,总之要有“曝光”这个过程,我们就不用字典上查到的语言来说了。影像的记录,要景物上反射的光线,通过镜头投射在感光元件上(相纸、底片,或是CCD、CMOS),感光元件就是要将这些光转化成别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个让感光元件接受光照射的过程就可称之为曝光。从影像观看的角度来说,正确的曝光,是让最终影像与人眼所见的影像效果相同,当然这么形容不够精确(每个人的眼睛不同,感受也不同),我们主要是体会这个意思。具体的技术上正确曝光,需要一套能用数据来测定比较的指标,科学是精确的。      胶片的曲线      在使用胶片的时候,借助测光表,以18%的灰作为标尺,最终将景物反射的光线亮度与胶片上金属银颗粒的密度产生联系。不同的胶片对光的感受能力不同,我们需要了解每种胶片的性质的话,就需要一个比较科学的,可以精确测量的标尺性质的东西,这就是胶片的曲线,它的横坐标是亮度,纵坐标是密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亮度-密度曲线”。我们举出一个黑白负片的曲线作为例子。从图中可以看出,胶片的银密度随着被摄体的亮度而发生变化,影像的不同明暗层次因此而被记录下来。不同的胶片,感光特性不同,曲线呈现出的形态也不同(图1)。      数字影像的曲线      光照射到卤化银颗粒形成潜影,最后产生胶片上的不同银颗粒密度;光照射到CCD上产生不同量的电荷,形成大小不等的电子信号,这些是影像形成的基本原理。在电子影像设备中,不论是标清还是高清,照射到感光元件上的光线被转化成为不同量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器进行各种方式的处理之后,同样输出成为不同量的电信号。我们经常说的摄像机曲线,也就是输入-输出电平曲线。(其实胶片曲线同样可以理解为输入-输出曲线,只是输入的是光线,输出的是金属银粒子的密度)(图2)。         两者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拍摄的画面都可以划分成三个部分:高光部分(亮部),中灰部分,低亮度部分(暗部)。如果按照胶片曲线来看,他们分别对应曲线的肩部,直线部分和趾部。如果按照摄像机的曲线来看,则曲线的拐点位置(knee)决定了画面高光部分的输出电平,拐点以上部分的斜率(slope)确定了高光部分的宽容度,拐点以下直线部分的斜率(Gamma)则决定了中灰部分的影响层次,曲线下方的部分的斜率黑伽玛(BlackGamma)则决定了画面暗部的层次。可以看到这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他们同样都是输入和输出的一种直观体现,而却体现着不同材质所带来的不同影像介质的特点,最终作用到影像上,会产生不同的质感,这里面没有优劣之分,却有选择和使用的门道需要了解。   做饭需要选材料和锅灶,做音乐需要选择不同的乐器,比如不同的琴弦或弓子,那么做影像当然也需要不同的材质。如果你选择胶片作为获取影像的工具,那么好处是选择了一种质感,这种质感的魅力自不必说,但是同时你也需要面对诸多胶片,根据你的拍摄目的和最终设想效果进行选择,因为每种胶片的特性(感光度,宽容度,颗粒,对不同色彩的敏感程度等等)是固定的。而我们现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