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的X线诊断价值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的X线诊断价值
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
【摘 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甲状旁腺素分泌过多而引起骨病,即原发性纤维性囊性骨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以腺瘤引起者最常见,少数由腺体增生肥大引起,偶见于腺癌。继发性者可由于肾功能衰竭、严重骨软化症等引起腺体肥大所致。
【关键词】X线;诊断
1病理特点
甲状腺素分泌过多,一方面刺激破骨细胞的活动而加速骨吸收,另一方面由于抑制肾小管对磷吸收,使磷自尿中大量丢失,血磷降低;由于血钙的升高,尿钙亦增多。骨吸收加速钙磷大量丢失,是形成骨病的主要原因。钙磷经肾脏大量排出可引起肾内及尿路结石。骨过度吸收引起局限性骨破坏,其内可见大量的破骨细胞和纤维组织,继发的粘液变性与出血形成囊肿,囊肿可以膨大,其中含棕色液体即所谓的棕色瘤。骨膜下或软骨下骨吸收,其内为纤维组织取代,以指骨有特征性,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常伴发内源性维生素D不足,1,25-双羟维生素D3在肾内形成减少,减弱了肠道对钙吸收作用,而使骨之矿物质沉积不足,可引起软骨病或佝偻病。故X线上所见骨密度减低。除因破骨性吸收外,还可由于吸收陷窝内新生的类骨矿物质沉积不足等因素所致。
2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女性更为多见。有血钙增高者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多尿、脱水、衰竭、无力、嗜睡甚至昏迷。骨骼受损有骨痛、骨畸形和自发性病理性骨折等情况。此外还可出现尿路结石引起的症伏。生化检查可见血钙增高,血清磷下降,碱性磷酸酶增高,尿中钙、磷排泄量增高。伴尿路结石时可有血尿和蛋白尿等。
3X线表现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骨病包括普遍性骨密度减低,局限性骨吸收及囊样变,骨膜下骨吸收、病理性骨折与畸形。此外尚有佝偻病或软骨病样改变。其中指骨骨膜下骨吸收最有诊断意义。
3.1总述
3.1.1骨膜下骨吸收
这类骨吸收还包括牙周膜下(牙槽骨)和下骨吸收。骨膜下骨吸收除见于指骨外,可发生于掌骨和肋骨,四肢骨中以胫骨近端之内缘、股骨大小粗隆及跟骨后下缘等部位为常见,指骨骨膜下骨吸收因出现早,且少见于其它疾病,因而最有诊断价值,其最早出现于中节指骨的桡侧基底部与骨干交界处,X线表现为皮质外缘模糊或不规则缺失,呈花边状毛糙不齐,失去原有光滑清晰的轮廓。
3.1.2局限性骨吸收
为纤维囊性骨炎的表现,出现较晚,多发生于松质骨部,亦可见于皮质,骨破坏范围大小不一,可呈多囊状或单囊状(近似囊状)的透光区,透光区较大的可有膨胀现象。好发于骨盆、长骨和颌骨。位于长骨干骺端者,很象囊肿或巨细胞瘤,往往误诊。发生于负重长骨者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3.1.3普遍性骨质疏松
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纤细或完全消失。严重者可出现骨骼变形等骨质软化现象。但在骨密度减低区内可同时存在正常骨密度或密度增高区,这种表现多发生在腰椎或颅骨上。
3.1.4病理性骨折
多继发于骨质疏松,少数骨折发生于囊样部位。在儿童多发生骺离骨折,常见于髋和膝部,这是因为干骺端骨吸收显著,皮质易断裂。关节部位可发生肌腱或关节软骨撕脱或关节囊撕裂,这也可能因甲状旁腺素的直接损害作用引起。
3.2各部位的改变
3.2.1颅骨
颅骨改变颇为特殊,其3层结构(内、外板和板障)模糊不清,血管沟模糊消失,颅板上出现弥漫的大小不等的颗粒状透亮区,或可见较大的圆形斑状透亮区,大小不等,边缘清楚或模糊,类似于骨髓瘤之骨破坏,多在额、顶、颞区。有时可见圆形斑片状或板障一致性骨硬化,内外板之间界限消失,密度增高。颅壁可有增厚呈棉絮状密度增高影,如畸形性骨炎改变,颅底可发生硬化、增厚,或引起颅底凹陷。蝶鞍萎缩,鞍背及前床突骨密度减低,边缘不清,甚或消失。
3.2.2腰椎
除显示骨质疏松外,于椎体之上下缘邻近,可出现宽度不等的骨密度增高带,而在椎体上形成浓淡交替的横带,这种表现也可见于肾性骨病。
3.2.3干骺端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如发生在少儿期,于长骨之干骺端可呈现佝偻病改变,表现为干骺端增宽并呈毛刷状。于成年期,由于干骺端已融合,同时有明显的骨疏松存在,故骨病的改变不易辨识。
3.2.4软组织钙化
可见于肾,偶见于滑囊和关节软骨,结合膜、肺泡及胃粘膜上也可发生钙化,但不易发现。
3.3恢复期的表现
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