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输液渗漏易患原因分析及对策.docVIP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输液渗漏易患原因分析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输液渗漏易患原因分析及对策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输液渗漏易患原因分析及对策 蓝素文 刘丽   (广东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 510060)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输液易渗漏的原因和预防发生渗漏的措施。方法 对78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输液易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78例输液渗漏的患者中,有46例是因予推注葡萄糖酸钙及50%葡萄糖;18例是因颈淋巴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须予颈部伤口加压包扎和禁食,改肠外营养,输液超过2000毫升,每天输液量大,输液时间长,容易造成输液外渗;有9例是患者本身肥胖,血管细小,进针后易渗漏;有5例患者是因从靠近关节处进针,输液时带有输液一侧肢体活动易导致针头穿破血管而发生渗漏。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输液过程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对患者多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及输液部位反应,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甲状腺癌术后 静脉输液 渗漏 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030-02   手术是甲状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必须予抗菌、消炎治疗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都须经静脉输注。因此,输液外渗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我科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输液渗漏的78例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现将其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2014年4月,我科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中有78例发生输液渗漏,其中,男33例,女45例,年龄13-92岁,平均年龄47岁。78例患者都是甲状腺全切除加颈淋巴清扫;一侧淋巴清扫术的有67例,双侧淋巴清扫的有11例。并发乳糜漏有18例。   2 输液渗漏原因[1] [2]   2.1 病人本身因素   2.1.1 生理因素 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   2.1.2 病理因素 ①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②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③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④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2.1.3 血管因素。主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态。如休克时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滴入多巴胺后,静脉壁的营养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可因缺血缺氧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导致药液渗漏。   2.2 药物因素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本组有46例是因予推注葡萄糖酸钙及50%葡萄糖过程有疼痛,推注完后针口周围红肿。   2.3 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输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与静脉管径、舒缩状态是否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等。本组有18例是因颈淋巴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须予颈部伤口加压包扎和禁食,改肠外营养,输液超过2000毫升,每天输液量大,输液时间长,造成周围血管受损严重,血管不明显,给穿刺增加了难度,也容易造成输液外渗。   2.4 操作因素 穿刺技术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头后按压针眼不正确等都可导致静脉渗漏性损伤。   2.5 其他因素 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3 对策   3.1 提高操作技术   3.1.1 合理正确的选择静脉 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血管,在输入高浓度的药物时应使用有弹性且直的静脉,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使用从没有使用过的,要避免瘀青,发炎的部位。大量输液时理想的静脉注射应该是找一条大的明显可见的表层静脉予留置针;当有数种药物同时给予时,刺激性强的药物要先用,因为此时的静脉完整性较好,并且外渗的机率较少。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d,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3.1.2 提高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