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湘西苗族鼓舞两类三层现象的思考
一、苗族鼓舞概况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中,苗族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苗族鼓舞就足其中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鼓舞,顾名思义,即以鼓为道具,击鼓而舞。苗语称鼓舞为“报农”、“读农”、“秋农”,译成汉语都叫“打鼓”。根据鼓舞活动的时间,苗族人对鼓舞的叫法也有区别:如椎牛祭祖时叫“读农义”,苗族赶秋节上的鼓舞称“读农秋”,迎亲时击鼓起舞叫“报农巧”,过年时称“报农尖”等。
苗族鼓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苗族的古歌和传说中,都有关于苗族鼓舞的信息。苗族古老的《祭鼓词》中就有“击木(鼓)响冬冬,爸妈心挨拢,击木(鼓)响呔呔,爸妈乐哈哈,商量去涉水,议论去爬山……”的唱词。可见,早在跋山涉水的迁徙途中,苗族先民们就用击鼓议事来商定迁徙、寻找居所。虽然苗族没有关于苗族鼓舞的文字记载,在汉文史籍中却能找到一些零星记载。在唐代《朝野佥载》上就有“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闾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歌,亲戚饮宴舞戏一月余日”的记载。清代的《苗防备览?风俗考》中记载了:“刳长木空其中,冒皮其端以为鼓。使妇人之美者跳而击之,择男女善歌者,皆衣优伶五彩衣,或披红毡,戴折角巾,剪五色纸两条垂于背,男左女右旋绕而歌,迭相和唱,举手顿足,疾徐应节名曰‘跳鼓藏’。”这是记述苗族盛大的“椎牛”活动中的苗鼓场面。此外在清代的《贵州通志》、《永绥厅志》中均有关于苗族鼓舞的记载。由此可见在苗族地区,人们逢年过节、椎牛合鼓、婚丧嫁娶、日常生活中都会跳起苗族鼓舞。
在我国,苗族的分支繁多,各地苗族鼓舞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黔东北松江一带和湘西的苗族花鼓、猴儿鼓舞,黔东南清水两岸的木鼓舞、铜鼓舞、踩鼓舞,贵阳、惠水一带的猴儿鼓都是最具代表性的苗族鼓舞。在这些鼓舞形式中,将鼓舞的内容和形式推到极致的,当数湘西的苗族鼓舞。
二、湘西苗族鼓舞的两类三层现象
传统的湘西苗族鼓舞主要流传于湘西自治州境内的花垣、凤凰、保靖、泸溪、古丈和吉首等地。每年春节前后,农历的四月八、六月六,苗族赶秋和过去的椎牛盛会,都是打苗鼓最活跃的季节。人们或击鼓为号,或以鼓助兴。常常是在村寨平坦的空地上,人们在鼓架上支起红漆大鼓,由一人敲鼓边作为基本节奏,另一人、两人或多人和着边鼓的节奏,击鼓起舞。湘西苗族鼓舞表演的形式繁多,有疾驰雄悍的男子鼓舞,奔放开朗的女子单人鼓舞,配合协调的女子双人鼓舞,风趣诙谐的猴儿鼓,轻移碎步的花鼓舞,粗狂豪放的徒手鼓舞,动作一致的四人鼓舞以及边歌边舞的团圆鼓舞等等。通常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一套鼓舞就能舞出二十余种花样,各种花样又变化交换。在千百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湘西苗族鼓舞已经逐渐有了一套自己的规范。舞者脚下“梭、踏、蹲、绞、颤”的步伐,身上“拧、缠、闪、转、翻”的动态,手臂“击、抡、绞、缠、插”的灵活运动,手腕“提、压、绕、盘”的击鼓动作,以及手法、步伐、表情、眼神问的协调配合,形成了湘西苗族鼓舞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舞蹈风格。长期以来,湘西苗族鼓舞以其自娱自乐的方式,贯穿于苗族人民的物质生产劳动中和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岁时节日、民间信仰、人生仪礼等活动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湘西苗族鼓舞已不再是简单的传统形式,它跨越了不同类别和层面,成为具有包容性与延展性的湘西苗族鼓舞文化活体。例如在湘西,很多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和旅游业,以当地苗族传统节日、传统歌舞活动为载体,许多反映湘西地区文化特色的歌舞晚会、表演应运而生。具有浓郁特色的湘西苗族鼓舞自然也被搬上了舞台,成为这些歌舞活动中最为常见的表演形式。例如湘西的德夯苗寨就被打造为有“天下鼓乡”,凤凰的三江苗寨、沟良苗寨都是以苗族鼓舞的主要形式为观众进行文艺表演。当地民间艺人及文艺爱好者在传统湘西苗族鼓舞的基础上,以展演为特征,考虑并迎合游客观众期待,对传统形式进行加工、整理,使其舞台化,成为具有旅游效应的湘西苗族鼓舞。
同时,随着湘西地区艺术类院校和专业表演院团的建立、发展,也带动了湘西苗族鼓舞的发展。一些职业舞者和舞蹈教师尝试着从传统湘西苗族鼓舞的舞姿、动律、风格、中提取更具有特征和训练价值的舞蹈语汇。他们对这些舞蹈语汇进行提炼、加工和整合,强化其舞蹈风格,使其“元素化”,成为能够遣词造句的舞蹈语言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运用于舞蹈的课堂教学和作品创作。“学院派”湘西苗族鼓舞已然呈现出比较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例如湘西地区的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湘西州艺校就专门创作了一系列用于教学的湘西苗族鼓舞组合和作品。再如在湘西地区享有盛名的第二代苗族鼓王石顺明就凭借自己精湛的鼓舞技艺和科班出身的基础,开办了石顺明鼓舞学校。学院派湘西苗族鼓舞的发展使苗族鼓舞脱离了民间自然传承的体系,从科学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级日语(三)第08課 携帯上司 8課内容理解1.ppt VIP
- 全麻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管理.pptx VIP
- 精选洗车场租赁协议2024年通用.docx VIP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培训(OCR).pdf VIP
- 鲁宾逊漂流记:英汉对照版-英DanielDefoe.pdf VIP
- 伤口造口护理.pptx VIP
- UFDEV_PHASE_1_5_5_项目客户化开发推进计划.xls VIP
- 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VIP
- 某电厂引风机拆除安装实施方案.doc VIP
-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及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教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