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上简化字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瓷上简化字初探   中国古陶瓷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我国很早就将诗词、歌赋及吉语颂词、警句等文字书写在古瓷上,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后人解读历史、鉴赏古瓷的珍贵资料。而这些书写有文字的古陶瓷实物上是否使用了简化汉字,是常常被古陶瓷收藏爱好者所忽视的问题。也有一些对古陶瓷很有研究的专家、藏家对从古陶瓷的器形、胎釉、纹饰等方面断代没有问题,但一遇到出现简化字,就感到困惑不解,产生疑问,甚至有些行家遇到古瓷上使用了简化汉字,一律定为赝品。古瓷上出现的简化字,是古瓷鉴定中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需要以科学、认真、求实的态度来对待。笔者愿以多年积累的收藏实践和参阅各类古陶瓷专著中出现的古瓷上用简化字加以举证,与读者、藏家共同分析、探讨。         一、古瓷上用简化字源远流长      根据目前出土的实物资料证明,古瓷上出现简化字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唐代长沙窑。长沙窑遗存丰富,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品系。器形丰富多样,生产历史悠久,延绵数百年,产量巨大。长沙窑不仅采用了釉下彩工艺,用铁、铜等矿物质烧出了具有浓艳色彩的釉下褐、绿、红彩瓷器,将我国的陶瓷工艺大大地向前推进一大步,而且其装饰方法也具有多样性,有彩绘、点染、捏塑、堆塑、模印、贴塑等工艺。同时还将大量民歌、民谣、民谚、唐诗、吉语、警句等书写在瓷器上,至今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益与启示。这些丰富的实物遗存,也给考证我国古陶瓷是否使用简化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例证。1996年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编纂、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长沙窑》一书是目前国内研究长沙窑瓷器的权威性专业资料,内容丰富,实物可靠,有多件器物上都留下了简化汉字的身影,现举例如下:      该书第274页第67件器物执壶上有“富从长合起,贫从不计来”的字句,其中第lO字“来”的繁体字应为“?怼薄5?304页第181件器物执壶上有“客来莫直入,直入主人嗔,打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其中第2字及第19字,“来”字仍为简写,这就再次证明非为笔误,而是字出有因了。   《长沙窑》一书的第283页的第103件器物双系罐上也书写有文字,其中第2行“贪饮三杯,万丈休”中第4字“杯”繁体为“?”,第5字“万”的繁体字应为“?f”。第286页第113件器物釉下褐彩诗文盘上写着“鸟飞平无近远,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其中第17字,再次将“?f”字简化为“万”的写法,应不是某位工匠的自创字,而是具有一定认知程度、广泛性的简化写法。      该书第309页199号器物执壶上有“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闺门镇不开,无从何处入”字句,其中第11字“闺”繁体字应为“?|”;第12字“门”应为“?T”;第15字“开”应为“?_”,这就证明“?T”字的写法已有了简化为“门”的现象。   此书第310页第212号执壶上有“东家种桃李,一半向西瞵,幸有余光在,目何不与人”中第19字“与”的繁体字应为“舆”字。      第315页第225号执壶上有警句“为君报此训,世上说名利”,其中第1字“为”繁体字应为“??”字,读者自会领悟此字的简、繁对比。   通过以上几例可以证明自唐代起,我国古陶瓷上使用的汉字,已有一部分由民间自行简化并广泛使用。文字写出来是要让使用者认识的,因此也绝不会是仅仅用在古陶瓷上,一定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认知。至于更早是否有使用简化字的历史,因无实物资料,尚无法证明,有待今后发现新的实物例证。      二、古瓷上用简化字,一脉相承      我国历代的文化传统往往是世代相袭,一脉相承的。这种传统在古瓷简化字的使用上也得到具体体现。磁州窑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和简本,从隋代到现代的千余年间没有间断,形成了以河北邯郸磁县观台镇为核心,辐射到北方大部分省份、数百座窑场的北方最大瓷窑体系,每个朝代都留下了丰富的实物遗存。尤其是古瓷上的文字题记极其丰富。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民俗、民谚、古语、对联,无所不包。为考证简化字的发展脉络,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现举例如下: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北宋珍珠地划花豆形枕上有“为惜落花慵扫地,爱观明月懒胡(糊)窗”的对联,其中第14字的“窗”写成“?”,而其繁体字应为“?R”这个字虽然不是当代所用简化字,但毕竟笔画是简化了。   收藏在广州汉墓博物馆的金代八角形枕上的“峰前明月照藤床,窗内清风生石枕”对联中的“床”繁写应为“??”。这个简化字的写法与今天如出一辙。      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北宋白地剔花黑彩八角枕写有“白日归深境,青山入胜迹,何多明月轻,更知白云秋”其中第15字“轻”为简化字,繁体字为“?p”。第10字“迹”古字应为“?E”或“?”。   图11是一件私人收藏的北宋磁州窑的椭圆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