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话剧《四世同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话剧《四世同堂》   改编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因为,老舍先生提供的太多了,改编只需要在人家丰收的果园里面摘到果子,懂取舍,重挑选,便能把好果实呈现出来。      剧本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以北京为背景,描写了从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抗战结束八年中北京民众讨生活的方式和命运流变过程,是一部描写乱世的“平民史诗”。小说布局严谨,分为《惶惑》、《偷生》和《饥荒》三部。   我采用三幕式的话剧剧本结构方式,将三部平移为三幕。将不同人物在八年中的成长变化,及其间家国情感与个人情感、国家命运和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分布在三幕剧本之中。   第一幕,1937年夏天,小羊圈胡同三户人家出场。乱世投机的冠晓荷――冠家,热爱北平的知识分子钱默吟――钱家,模范的四世同堂家庭代表祁老人――祁家。面对“卢沟桥事变”,三户人家秉持三种截然不同的立场。随即,胡同里的居民伴随着各种议论上场,构成这部“平民史诗”的基础形态。   第二幕,1940年到1941年秋天,日本人已经和北平人做了邻居。冠家由于出卖了钱家,大赤包做了西城妓女所所长。钱默吟家破人亡,被日本人抓走。祁家小三祁瑞全被大哥祁瑞宣安排出城抗日,最明白事理的祁瑞宣只能在为国效忠与为家尽孝间选择尽孝。因为,北平城出现了吃喝这样迫切的问题。   第三幕,1944年冬天,抗战已经打了快八年了。老百姓民不聊生,路面上已经出现饿死的人,生活苦难至极。钱先生被日本人放了出来,重新回到家中。冠家由于分赃不均被人告倒,大赤包锒铛入狱。祁家大儿子祁天佑被日本人当奸商游街,不堪屈辱,投河自尽。祁家老二祁瑞丰被乱枪打死,祁老人的重孙女小妞子饿死。不堪重负中,祁老人坚持过了他的八十大寿。   1945年转春至夏,日本投降,历时八年之久的抗战结束。      舞美   老舍先生严格按照抗战历程安排故事顺序。但他并不写政府作战,只写沦陷中的北平一条普通的小胡同,透过这条小胡同看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胡同是开放的,也是特色的,胡同里的居民们喜欢在胡同里扎堆儿闲聊。但是,重要事件都发生在祁家、钱家和冠家三户人家院里。如何在舞台上解决室外和室内的关系?我和舞美设计薛殿杰先生,在剧本完成一稿之后便开始创作,因为舞美的空间设计,决定了我下一稿的剧本结构。这是一个有趣的创作现象,导演和舞美先行讨论出一个可实现的舞台空间,然后将“鸿篇巨制”套装进入,按舞台空间流向,铺陈文本。   舞美模型出来,基本一稿就定了。一条胡同,三户人家,祁家、冠家可以打开,小院和室内都能展现。材料选取和技术处理很重要,要将表面上写实的四合院通过透光材质,呈现出立体叠画效果。   多媒体配合舞美,用以表示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跟随灯光气氛而流变,达到“随风潜入夜”的效果。      排练   走进排练场,面对国家话剧院老、中、青、壮四代演员,30多位的不同目光,我面临的困难是,如何统一语境和表演风格。   2010年7月,正值酷暑。   排练场的墙壁上已经布置了一些老北京照片,以制造环境氛围。我备了好茶、茶壶和茶海,做一次去“烟火气”的排练。   统一语境是件难事。剧院的北京籍演员占少数,大部分演员来自全国各地,对京味戏的语态缺乏掌握,对北京人骨子里的聊天意识缺乏认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喝茶,外松内紧。因为,这部戏无论排成什么样,都离不开老舍先生和北京背景。我不要求演员都说京味话,但带点儿京味的普通话起码要说好。演员们对导演不提表演要求的散漫排练有些疑惑,后来逐渐适应,或者说在妥协。聊天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我带头闲聊,演员们也逐渐有了聊天的状态。   统一表演风格,是统一语境后的又一挑战,对于导演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煎熬。老、中、青、壮,四种表演风格相去甚远,老一辈演员受前苏联专家影响,擅长扎实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中年演员伴随新中国成长,年轻时受“样板戏”影响,属于表现型现实主义表演;青年演员明星居多,受改革开放后的影视剧影响,属于自然现实主义表演状态;从戏剧学院刚毕业的少壮派演员,演戏认真、规矩,属于学院派表演方式。演员们相互之间的文化认知不同,脾气秉性亦不同,“统一”谈何容易。有时看到不同表演风格在同一表演空间中相互“打架”,我惊愕却无力更改。因为排练时间短,我唯一能做的还是喝茶和好脾气闲聊。如果导演发脾气,可能一时痛快,直接的恶果就是紧张的“烟火气”,和老舍先生小说中的人物气质相去甚远了。   这次排练的益处是磨练了我的性情,同时也磨练了演员,就是这种软磨练,旧时年间的北京人气质逐渐融入了国家话剧院排练场。   一直提请全组创作人员和演职人员,把对老舍先生的尊重,转化为对老北京的喜爱,对北京话的熟悉。在两个月的排练时间里,尽可能做到“入情懂礼”。作为北京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