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青瓷奇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青瓷奇葩   据考古发掘,距湖南常德城4公里。位于武陵区南坪乡的南坪、东风、玄路铺、穿紫桥一带,有一古墓群,《常德文物志》称为“南坪汉墓群”,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东汉墓。近年来,随着常德旧城改造工程的步伐,这里出土了一些精美的青瓷器,其类型主要有碗、盘、盆、罐、壶等。装饰花纹有水波纹、弦纹、贴印铺首纹,以及拍印麻布纹、网纹、三角纹、方格纹等纹饰。产品胎料较细,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器表的釉层比原始青瓷增厚,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清澈有光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常德博物馆的藏品双耳变形鸟纹青瓷罐(图1)。该罐系穿紫河出土。口径12.4厘米,腹径37.3厘米,底径18厘米,高31.4厘米。敛口,宽平沿,丰肩,球形腹,平底微内凹。肩两侧附兽首衔环双系,其环为椭圆形绳状平贴。上腹部凸起宽弦纹三道,将上腹分为三区。上区细线刻划装饰纹样为四只羽状冠飞鸟两组,每组为双头一体,双头相背,尾相对,且每组飞鸟间下方饰有虎头纹;中区亦为细线刻划羽状冠飞鸟纹,鸟为一体多头,每组为两体相拥,纹饰刻划流畅奔放。上腹部施黄褐色釉,釉色光亮,有流釉现象。下腹部素面无釉,胎为暗红色。此器代表了这一时期南坪青瓷器的最高水平。此外,笔者也收藏南坪青瓷器数件。现将其中几件介绍如下:   青釉盖罐(一对)(图2),该对盖罐高16.1厘米,口径7.3厘米,腹径15.2厘米,底径8.8厘米。直口,矮颈,丰肩,鼓腹,平底。盖顶有一桥形钮,肩两侧置对称双系。其中一件盖面饰凹弦纹四道,肩部饰凹弦纹五道,中间两道间刻划出齿纹带,腹部拍印网格纹。另一件装饰较上一件简单,盖面仅饰两条凹弦纹。肩部饰三组凹弦纹,腹部有拍印的网格纹。这对盖罐的胎体呈褐红色或灰白色,釉痕依稀可见,是典型的汉代作品。因成双成对,较为稀少。   青釉双系盖罐(图3),该罐高20.2厘米,口径8.4厘米,腹径19.4厘米,底径12.2厘米。肩部饰三组很深的双线凹弦纹带,下腹部饰拍印网格纹。釉色青中显黄色,胎质坚硬,呈灰白色,其造型与图1所示相似,但装饰较为简单。该罐胎体较大,造型美观大方,制作精细,是一件十分难得的青瓷精品。有趣的是,该罐腹中装满耳螺。据查阅资料,在广州南越墓出土的陶罐中,也装盛有耳螺。   青釉双系壶(图4),高24.3厘米,腹径17.1厘米,底径10厘米。侈口,长颈,溜肩,球形腹,矮圈足,器型规整、端庄。肩饰二桥形耳,口沿下及颈、肩部均有三组弦纹,颈部有拍印的水波纹。此器胎骨致密,呈淡灰白色,叩之铿锵有声。壶口及肩等部浸青黄色釉,釉面光滑润泽。因高温粘度降低,流动性较大,形成蜡泪痕。裸露的下半部红色胎体与上半部的青黄色釉呼应,更是相得益彰。      1996年,武陵区南坪乡曾发现一刻有铭文“垣北”的汉代长颈青瓷壶(图5)。陶文系指陶器上刻、印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制作陶器的官名、地名、作坊名、吉祥语和制造年月等。该壶高25.5厘米,其中颈长12厘米。直口,溜肩,鼓腹,平底。器肩至上腹部饰四组弦纹,下腹部满饰网格纹。器肩部刻划有“垣北”二字,上下排列,系釉前刻划。据《辞海》解释:“垣”,泛指墙。旧时也作为“城池”的代称。“北”,表方位。“垣北”意为城北,地名。据常德《文物志》记载,今常德城北4公里,确曾有过汉代窑址存在,铭文与考古发现相符合。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于“瓷”的解释,只说是“瓦器”,所以这个字从“瓦”。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这部书里,曾有“醪酿既成,绿瓷是启”的说法。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就曾发现带有“资(瓷)”字的木简,至少可以说明当时已出现不同于一般陶器的“资(瓷)”器了。如再联系南坪出土的汉代青瓷,尽管古人的解释从“瓦”、从“贝”,然而,这一时期已经出现“瓷”字与“瓷器”的事实,不仅为今日化验测定的结果所证明,而且连当时人们也是有所区别和承认的。我喜欢南坪的青瓷,因为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是那么丰富,文化内涵是那么深厚,尤其看到南坪出土的成熟青瓷器时,就能分明感受到它在我国制瓷史上的地位。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