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儿总是红这样
年画是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富有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收藏的万余张年画中(包括木版年画、月份牌年面及新年画),其中表现各时期时尚女性选题的年画占有相当的比例。
早在十九世纪术,江南女性因为地域上的便利与经济生活的发达,其服装和发式在全国来说是首屈一指的,于是在上海一些商家为推销商品,常在商品广告中附有年历并画有新潮女郎以引人注目,也确有不少时髦女士按画竞相仿效(倪耕野《园中佳人》)。当时在天津、北平等城市就流行了江南妇女的衣着与简洁明快的苏州橛的发式,从中让我们欣赏到那衣锦中的精美绣花及发式中精美的小佩件,无不透露出女性们特有的闲逸与自得(倪耕野《风采》)。“对镜梳容妆”就是那时女性们最重要的日常生活了(倪耕野《春浓》)。
二十世纪初,北平、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中的大家闺秀流行穿手工绣制的棉袍及绣花鞋,头上的发型很像日本女子穿和服时所梳的发式,并配以惹人注目的配饰,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性的时尚元素(谢之光《喜》)。1915年,旗袍首先在上海流行,形式如马甲和裙子融为一体,无领无襟(胡伯翔《小憩》)。其面料随身份而别,用青布、蓝布做旗袍是普通女性及一般女学生的主流服装,而丝绸、锦缎等面料则是上层社会女性的主选面料,以此制作高档旗袍或晚礼服。至1921年开始,时尚女性除了烫发,所穿旗袍则开始吸收欧美服饰的紧身特点,以突出女性曲线为时髦(金梅生《盈盈一笑》)。到1925年,旗袍变得更加紧身且下半部大开议,再配上流行的高跟鞋,极富女性的魅力(杭稚英《倩影》)。自1930年起,旗袍又逐步加长并添镶滚边及光片,以增加美感(良能《思》)。与此同时,紧跟上海旗袍潮流的天津、北平、汉口、青岛等大城市妇女同样以新颖别致的华丽旗袍并配上高跟鞋,表现了女性高雅的气质和柔美的身姿(杭稚英《花影》)。
建国前表现女性时尚的年画均在商品广告或月份牌上体现,人称广告年画或月份牌年画。这种年画的开创者是周慕桥,他以擦笔画技法创作时装仕女图,引起百姓极大兴趣(周摹桥《湖边漫步》)。画家郑曼陀善于工笔人物画和西洋水彩画,他将中西画法相结合,其作品表现了女性柔美的肌肤,增强了年画的艺术魅力(郑曼陀《姊妹》)。继郑曼陀之后,知名年画家有杭稚英、金梅生、谢之光、周柏生、胡伯翔、倪耕野等人,其作品都风靡一时,在百姓中影响极大,印象极深。其中杭稚英所绘人物体态婀娜多姿,刻画细腻,用笔流畅,色彩艳丽(杭稚英《夏日》)。需要提及的是,杭稚英与李慕白、金雪尘三人合作于“稚英画室”,其画风一致,起草设计、人物与背景虽为三人分工,但作品如一人所绘,加上稚英当时的知名度,故仅署名稚英;画家金梅生所绘人物则柔和细腻,突出美感(金梅生《青春年华》);画家谢之光与周柏生所绘人物的共同特点是自然、真实,其色彩清淡素雅(谢之光《冬》);画家胡伯翔所绘人物则高雅、秀丽(胡伯翔《清闲》);画家倪耕野所绘人物形象高雅、突出、鲜明(倪耕野《香》)。这些作品幅幅精彩,把中国古代仕女画从原来仅描绘传统美女到表现时尚女性的年画,无论从画法及色彩都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增强了作品的欣赏性和艺术感染力。
解放战争取得了节节胜利,在全国各大城市解放的同时,身穿洗得发白的灰色四兜中山装的解放区干部进驻城市与农村(张建文《把我们的生产情况告诉给毛主席》)。在到处洋溢着革命豪情的热烈气氛中,“有伤风化的旗袍与晚装”自然失去了市场。出于劳动上的需要,女性的发型大改观,要么短发,要么梳两个长长的大辫子,服装则简单宽松(俞微波《劳模会上的好姊妹)》。苏联领导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于是,各种花色“布拉吉”成了女人最时尚的服装(张大听《工地上的实习生》)。解放初期的新年画中表现了新中国各个领域的妇女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俊生《走来的新娘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女性的装饰多变,又有了生机活力,西装和烫发又率先任上海出现了,同时长裙、旗袍、连衣裙及西方服饰屡屡出现,为年画作品又增添了鲜艳的色彩(江风《友谊花朵处处开》、忻礼良《老师早,老师好》、金梅生《晚会服装图》)。
到“文革”时期,红卫兵“破四旧立四新”,批“奇装异服”,于是,女性的时装、发型、皮鞋都被打上了阶级烙印,烫发、长发、长辫子都被红卫兵剪剃成“革命”式短发,旗袍、晚装、长裙、高跟鞋等被视为修正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产物,都被付之一炬。女性不再化妆,留短发,穿长裤、格布衫,甚至爱上了武装,戴军帽、穿军装成了时尚。此时的年画成了宣传“革命”的武器,所描绘的女性都已“革命”化了(陈国力、白仁海《幸福的回忆》,单联孝《做人要做这样的人》,金梅生《加强战备,提高警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女性服装与发型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