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中国背景”
“金字塔。巴黎卢浮宫的这个新入口现在几乎和卢浮宫美术馆一样有名。这座华裔建筑家贝聿铭设计的引起诸多争议的全新的现代玻璃金宇塔,现在仍受到传统派的嘲讽。”
这是全球畅销书《达?芬奇密码》作者丹?布朗的描述。
一点不错,17年前,这个玻璃金字塔在落成之前已经饱受指责,如今仍然麻烦不断。不同的是――17年后的今天,令更多人不满的是金字塔入口太挤了。
据《泰晤士报》报道,目前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下地下中庭再也无法应付每年750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法国文化部被迫向美籍华人贝聿铭求救,请他为扩充展览空间提出解决良方。今年90岁的贝聿铭坦言已无精力主持新工程,但会花3个月时间研究各项改善方案。
贝聿铭在中国长大,在美国工作,一生在世界各地留下50多件独特的建筑作品。不过,在它们成为城市地标前,他总会遭到唾沫的“枪林弹雨”――批评、非议不断。
在所有的中国建筑师都在向西方看齐的时候,他致力于为中国发展一套自己的建筑语言。
卢浮宫与贝聿铭
卢浮宫改建,是贝聿铭一生中最难对付的一个项目。
上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广泛征求改建方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位博物馆馆长评选,结果有13位选择了贝聿铭的方案――核心就是在广场上建一个“金字塔”入口,从地下通入宫内。
在贝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浮宫扩建的13年中,有2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
当年,贝聿铭提出放玻璃“金字塔”,因为这个形状体积小,但包含的面积大,采光也好――可以折射卢浮宫褐色的石头,表示对历史的尊敬。他还在地下设计了400座的视听室、书店、餐馆,还能通往时髦的地下购物城。
但巴黎人认为太“花里胡哨”,不允许动他们的千年国宝。法国报纸管贝聿铭叫金字塔的“贝法老”。巴黎人开始流行戴圆形小徽章,上面写着“为什么要造金字塔”?再加上贝聿铭从美国来,法国人看不起美国人,他们问密特朗为什么法国人自己不可以修?一个接一个,骂了一年半。
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贝聿铭承认,他这个最具争议性的作品目前情况非常不妙。他8月初在访问巴黎时表示,“我惊奇地发现,它开始变得像一个飞机场。人们互相推挤,这不是一个让人愉快的地方。”贝聿铭不认为卢浮宫在建造金字塔上犯了错误,他回答法国媒体:“不,不。没人预料到游客会增长,以及他们喜欢通过金字塔进入卢浮宫。无论雨天还是晴天,他们总是排队。我没预计到金字塔会成为一个‘偶像’。”
去年夏天,贝聿铭花数日在金字塔下走来走去,穿过数英里长的博物馆画廊,以寻找解决方案。“我对卢浮宫坦诚相见,我告诉他们我会找到解决方法,但他们必须实施我的解决方法。我不能确定事情能像我期望的那样完成。我已经没有力气执行新建工程了,一切要靠主管机构。”
卢浮宫方面也拒绝承认金字塔是一个错误。“我们没有进行紧急修复,我们预计将来游客人数会有所增加。”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赛勒士说,“我们将改善金字塔下的通道,使其成为冥想的地方。”据悉,耗资4800万英镑的改建工程将在2009年到2012年展开。
设计香山饭店
在贝聿铭的事务所里只有两座建筑模型,一座是为他赢得国际声誉的美国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另一座便是他偏爱的香山饭店。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而此时,中国与世界现代建筑基本隔绝了30年,中国建筑界在经过深刻的反思后,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际建筑舞台。
1978年,旅居海外43年的贝聿铭,应邀回到祖国,做了一次重要的考察。1979年,他又先后6次从大洋彼岸来到中国,最终设计了一座建筑的文化坐标――北京香山饭店。
贝聿铭说:“我在江南走了一遍,扬州、南京、苏州到处去看了,然后开始设计。”
这是一座试验性建筑,建筑设计师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这座依偎在香山怀抱的建筑,总体积约15万立方米,但并没有视觉的庞然,建筑师结合地形,巧妙地营造出高低错落的庭院式空间,匍匐在层峦叠翠之间,如同植物漫地生长。为了保留珍贵的古树,局部建筑形体错动挪让,在造型上获得了园林建筑的性格。
冰裂纹饰,多用于中国瓷器和园林景窗。一次,在巴黎一家古董店里,贝聿铭偶然发现了一块明代的地毯,图案竟然是冰裂纹饰,他欣喜若狂。无奈地毯已被一位富豪买下。后经那位富豪同意,贝聿铭拍下了地毯的图案。在设计这个大厅时,他将地毯的尺寸定为中国的极数――九九八十一平米,全部用手工编织。
香山饭店有两幅画。一幅在室外,是彩绘。粉墙为纸,红叶为绘。那素白的粉墙如同中国的宣纸,随着季节、晴雨、风雪和朝夕的自然变化,绘出园林中
文档评论(0)